單獨控制系統:由一個電子控制單元(ECU)控制一個工作裝置或系統的電子控制系統,如發動機控制系統、自動變速器等。
集中控制系統:由一個電子控制單元(ECU)同時控制多個工作裝置或系統的電子控制系統。如汽車底盤控制系統。
控制器局域網絡系統(CAN總線系統):由多個電,子控制單元(ECU)同時控制多個工作裝置或系統,各控制單元(ECU)的共用信息通過總線互相傳遞。
















































在顯性狀態時,CAN-High線 上的電壓值會升高一個預定值(對CAN驅動數據總線來說,這個值至少為1V)。而CAN-Low線上的電壓值會降低一個同樣值(對CAN驅動數據總線來說,這個值至少為1V)。
于是在CAN驅動數據總線上,CAN-High線就處于激活狀態,其電壓不低于3.5(2.5V+1V=3.5V),而CAN-L ow線上的電壓值最多可降至1.5V(2.5V-1V=1.5V)。
在隱性狀態時,CAN-High線與CAN-L_ow線上的電壓差為0V,在顯性狀態時該差值最低為2V。
















總系統
通過網關將三個系統聯成網絡由于電壓電平和電阻配置不同,所以在CAN驅動數據總線和CAN舒適/Infotainment數據總線之間無法進行耦合聯接。另外這兩種數據總線的傳輸速率是不同的,這就決定了它們無法使用相同的信號。
這就需要在這兩個系統之間能完成一個轉換。這個轉換過程是通過所謂的網關來實現的。根據車輛的不同,網關可能安裝在組合儀表內、車上供電控制單元內或在自己的網關控制單元內。














































關鍵字:汽車級 can總線 通信技術
引用地址:
一文講透汽車級can總線通信技術
推薦閱讀最新更新時間:2025-04-23 20:41
自動駕駛算法迭代升級,智能汽車如何突破L4級技術瓶頸
在特斯拉FSD V12.3實現端到端駕駛控制、小鵬汽車預測2028年L4級自動駕駛普及的產業背景下,自動駕駛技術正從L2+輔助駕駛向L4級完全自動駕駛跨越。這一進程面臨算法泛化性、長尾場景覆蓋、系統可靠性等核心瓶頸,而算法架構的范式革新與多模態數據融合成為破局關鍵。 一、算法架構演進:從模塊化到端到端 傳統自動駕駛算法采用感知-預測-規劃的模塊化架構,但這種流水線設計存在誤差累積問題。特斯拉FSD V12.3的端到端架構顛覆了這一范式,通過單一神經網絡直接處理原始傳感器數據,實現從圖像輸入到控制輸出的全鏈路優化。實驗數據顯示,該架構使復雜場景接管率下降67%,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功能覆蓋率提升至
[嵌入式]
IAR全面支持旗芯微車規級MCU,打造智能安全的未來汽車
中國上海,2024年10月18日 — 在全球汽車電子快速發展的今天,IAR與蘇州旗芯微半導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旗芯微”)聯合宣布了一項激動人心的合作—— 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 9.60.2版本現已全面支持旗芯微車規級MCU,為汽車行業提供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的開發解決方案。 作為國內車規級MCU領域的領先者,旗芯微專注于打造高性能、高功能安全的MCU解決方案,以滿足不斷增長的汽車市場需求。公司核心團隊是國內唯一具備完整8/16/32位車規級MCU開發能力的本土團隊,致力于提供高算力、符合功能安全標準的車規級MCU,且所有產品均通過了車規AEC-Q100及其他嚴格的可靠性測試。
[嵌入式]
深入了解汽車系統級芯片SoC連載之八:詳解GPU
GPU是協處理器,CPU才是主人,GPU并不是一個獨立運行的計算平臺,而需要與CPU協同工作,可以看成是CPU的協處理器,因此GPU并行計算,是指CPU+GPU的異構計算架構。在異構計算架構中,GPU與CPU一般通過PCI-E總線連接在一起來協同工作,CPU所在的位置稱為主機端(host),而GPU所在的位置稱為設備端(device)。 早期的CPU都是針對整數運算的,也有的CPU有少量的浮點運算處理,處理低像素還湊合。隨著像素數越來越高,需要大量的浮點運算處理器,GPU就出現了。所以標準意義的GPU其性能參數為FLOPS,Floating-pointOperations Per Second。最常用來測量FLOPS的基準程式
[汽車電子]
專為智能汽車打造 首個國家級自動駕駛測試場正式啟用
近日,首個面向自動駕駛車輛研發測試、能力評估而建設的封閉測試場地——“國家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區海淀基地”也已正式啟用。 據悉,該測試場地占地面積約200畝,符合T1-T3級自動駕駛車輛研發測試與能力評估場地要求。該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場的建設,是工信部、北京市與河北省共同建設的“基于移動寬帶互聯網的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的重要組成內容。 測試場涵蓋京津冀地區城市與鄉村復雜道路環境,可構建上百種靜態與動態典型交通場景,并搭載了智能交通V2X系統,支持智能汽車的研發和測試。 此外,該場地還提供背景車輛、模擬行人等模擬交通流設備,模擬公交車站、模擬施工路段等模擬設施,可為乘用車和小型商用自動駕駛車輛車提供研發測
[網絡通信]
降低系統級風險,確保連網汽車安全
隨著業界朝向智能車輛控制的方向邁進,人類的生命正交由傳感器、MCU和算法來掌控。因此,轉向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下一步,必須謹慎考慮隱藏的系統級風險以及由此導致的安全隱患。 過去一百多年來,汽車產業一直是經濟成長的推動力。汽車產業持續帶領著技術的變革,讓汽車成為安全、舒適和高效率的運輸方法。但是,到目前為止,這些都只是一點一點地在增加和演變,而不是革命性的重大變革。隨著自動駕駛車(self-driving car)的出現,我們也踏上了革命性變化的起點。為了帶領這種變革且不至于減損安全的性能,我們需要仔細地研究從設計時間到IC層面的系統級風險及其減緩措施。 自動駕駛汽車確實酷炫。畢竟,誰不想以150MPH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飛馳,同時觀賞
[汽車電子]
S7-200SMART之間進行PROFINET IO通信技術分析
從 S7-200 SMART V2.5 版本開始,S7-200 SMART 開始支持做 PROFINET IO 通信的智能設備。從而,兩個 S7-200 SMART 之間可以進行 PROFINET IO 通信,一個CPU 作PROFINET IO 控制器,一個 CPU 作 PROFINET 通信的設備。組態的時候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通過硬件目錄組態另外一種是通過GSD文件組態。 本文描述兩個 S7-200 SMART 之間進行 PROFINET IO 通信,通過GSD文件組態。 通信任務: 控制器將10個字節的數據發送給智能設備,同時從智能設備中讀取10個字節的數據。 第一步 智能設備組態-導出GSD文件 1 新建空白項目
[嵌入式]
車載通信技術(一): 汽車的網絡互聯技術
一、 汽車EE架構從分布式向域集中變化,推動通信架構升級 電子電氣架構在2007年由德爾福(DELPHI)首先提出E/E架構的概念,具體就是在功能需求、法規和設計要求等特定約束下,把汽車里的 傳感器 、 中央處理器 、電子電氣分配系統、軟件 硬件 通過技術手段整合在一起;通過這種結構,將 動力總成 、 傳動系統 、信息娛樂系統等信息轉化為實際的電源分配的物理布局、信號網絡、數據網絡、診斷、電源管理等電子電氣解決方案。 由分布式 ECU 向域控制/中央集中架構方向發展。從博世對 E/E 架構定義來看, 汽車 E/E 架構的升級路徑表現為分布式(模塊化→集成化)、 域集中(域控制集中→跨域融合)、 中央集中式(車載電腦→車-
[汽車電子]
針對單片機串行通信技術全解析
1、 什么是串行通信? 串行通信(英語:Serial communication)是指在計算機總線或其他數據通道上,每次傳輸一個位元數據,并連續進行以上單次過程的通信方式。與之對應的是并行通信,它在串行端口上通過一次同時傳輸若干位元數據的方式進行通信。 簡言之:串行通訊就是排成一隊走,并行就是排成一列走,如下圖 2、同步串行通信(Synchronous serial communication)和異步串行通信(Asynchronous serial communication) 發送端在發送串行數據的同時,提供一個時鐘信號,并按照一定的約定(例如在時鐘信號的上升沿的時候,將數據發送出去)發送數據,接收端根據發送端提
[網絡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