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疫情,我們的生活似乎都已經被程式化了。
以往每年伊始,我都是一邊忙碌地在CES展會跑東跑西,一邊慵懶地準備即將到來的春節假期。
而今年,一切都變了。
CES轉到了線上,以往跨國飛行的舟車勞頓和展會的過度包裝終于可以被置于一旁,而熟悉了高效率無縫工作的我們也絲毫沒有被變淡的節日氣氛影響。
這是一個適合思考變局的新年,正如英特爾公司高級副總裁、英特爾子公司Mobileye總裁兼首席執行官Amnon Shashua教授在發布會上講的那樣。
決戰激光雷達。
Mobileye產品構思最豐滿之年
往年Mobileye的CES,大多集中在芯片性能躍升和自動駕駛系統構建理念的介紹上。
但2020年的自動駕駛之戰格局已變,入場的玩家屬性越來越多元,對于系統算力的需求越來越高漲,對于新的傳感器布局的嘗試也越來越大膽。
Shashua教授的回應也十分全面,從Mobileye未來產品的路徑規劃,到激光雷達技術路線的迭代方向,再到完全自動駕駛商業實現的理念。
2020年,Mobileye一共新中標了37個車企項目,加上目前正在進行的49個項目,總共可以覆蓋3600萬輛車的相關技術供應。對于這些車輛來說,除了為其提供帶有嵌入軟件的EyeQ芯片外,Mobileye新增了域控制器業務,提供更為整體化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
比如,全新的SuperVision系統,采用11個攝像頭+雙EyeQ芯片的方案,構成了一套完整的子系統,這套方案最早會在2021年吉利領克的新產品上出現。
對于未來高階自動駕駛時代在技術和商業層面進行規模化應用的終極挑戰,Mobileye將自己的戰略布局定位為“三位一體”。
“三位”,指的是車輛能力、路網信息和駕駛策略。這當中,Mobileye的REM高精地圖技術以及RSS駕駛策略都已經在之前得到過完整的展示,而想要實現“比人類駕駛員能力強幾個數量級”的單車傳感方案的話,少不了激光雷達。
引擎蓋下的秘密
這個小標題來自Shashua教授演講稿的翻譯,說實話我也不知道他為什么要給演講起這么個名字,且不說電動車越來越多,就算是激光雷達不也應該在車頂上么……
但是Mobileye這次給激光雷達準備的秘密可不少。
為什么要上激光雷達?安全。
Shashua教授這次說的很明白,當前在探討的所有技術方案,目的就是造出面向L4級別自動駕駛需求的產品。但當前方案面對當下路況的時候,事故率還是太高了,目前美國每年汽車行駛總里程為3.2萬億英里,每年發生600萬起事故,也就是平均每50萬英里發生一起事故,假設當中50%是由于人類失誤造成,再算上20英里/小時的平均速度,那就是每5萬公里就會發生一起事故,無疑,這太高了。
因此,自動駕駛系統必須要用冗余,這種冗余并不是像之前的方案一樣一股腦把各種傳感器塞進一個盒子里,因為那完全像是“把自己的雙手捆綁起來”,Mobileye在保留一套完整攝像頭子系統的前提下,又構建了一個完全沒有攝像頭的方案,但兩個系統的性能是相同的,都提供全面的端到端的自動駕駛能力,這樣就可以大幅提升系統的安全能力。
用Shashua教授的話說,這就相當于口袋里有一部iPhone和一部Android手機,兩款系統同時出現bug的概率就太低了,這種理念,Mobileye稱之為“真正冗余”。
Mobileye劃定了兩個關鍵節點:2022年和2025年。
2022年,Mobileye將依托使用Luminar激光雷達來構建第一代Robotaxi,整車將使用三枚激光雷達,雖然成本較高,但可以完成前期的理論構建。
而2025年的方案,將迎來下一代激光雷達和雷達的技術飛躍。
Mobileye介紹的激光雷達參數可謂驚人,包括2304條通道,100dB的動態范圍和40dBc的旁瓣電平,并擁有完全數字化和先進的信號處理技術、多種掃描模式、豐富的原始探測和多幀跟蹤能力。
可能大家聽起來很陌生,用兩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就能明白它有多強了。
一是增加對低RCS目標的探測,什么意思呢,比如在車流當中穿梭的摩托車,因為身邊都是車這樣的大型目標,之前就容易被雷達忽略,再比如俗稱“鬼探頭”的從路旁車縫之間鉆出來的行人,也不容易被探測到,但是Mobileye的新雷達將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二是利用好激光雷達對材質的感知能力,比如公路上如果探測到橡膠,那很可能就是一輛交通工具,Mobileye的新雷達將具備對前向140米之內的橡膠材質精準定位的能力,提升了在復雜環境下標識交通參與者的精確度。
Mobileye相信,屆時憑借一個前向的激光雷達,加上周邊一圈的成像雷達,就可以實現一個看起來矛盾的任務:降低成本,提升性能。
完全自動駕駛的競爭關鍵
自從合并之后,Mobileye在出場之前總要被加上一句修飾——“英特爾子公司”。
而除了財務資源關系之外,兩者協同的價值終于得到了越來越強化的明晰。
英特爾公司副總裁、英特爾子公司Mobileye產品及戰略執行副總裁Erez Dagan在接受群訪時表示,傳統激光雷達的設計制造成本使得任何相關項目都耗資巨大,而“我們在英特爾有足夠的知識產權、專業知識和晶圓廠,知道如何將有源激光組件、無源激光組件和波導放到芯片上。借此我們可以把這些都集成到SoC,交給英特爾硅光子部門在新墨西哥的一家獨特工廠制造,這是全球獨一無二的資產。”
他直接表示,英特爾的支持將使得Mobileye能夠實現非常激進的成本目標,并進一步實現終極目標:為消費級汽車產品提供自動駕駛能力。
在通向這個目標的道路上,Mobileye的最大競爭優勢會體現在每公里成本水平的控制上,“我們是唯一一家完全靠駕駛輔助業務自籌資金的自動駕駛汽車解決方案供應商。我們不是燒錢,我們是為這場馬拉松而生的。”
而這場馬拉松,突然在2021年見到了行將沖刺的跡象,終點處的橫幅已然可見,上面寫著:要更便宜,要更強。
只是不知道依然堅持純視覺方向的跑者,會怎么想。
上一篇:紫光國微超級汽車芯 賦能汽車智行萬里
下一篇:96線車規級激光雷達誕生,特斯拉卻怒懟華為?
推薦閱讀
史海拾趣
First Sensor公司電子行業的五個發展故事
故事一:初創與崛起
First Sensor的故事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它作為Silicon Sensor GmbH成立,標志著東德轉型后科技領域的一次勇敢嘗試。公司由Bernd Kriegel博士與21位前VEB電視電子元件廠員工共同創立,初期面臨資金、機器和客戶短缺的困境。然而,憑借著對傳感器技術的堅定信念和專業知識,公司迅速在光子學、壓力和先進電子領域開發出標準傳感器和客戶特定傳感器解決方案。到1999年,公司成功上市,通過募集的資本進一步加速了其從初創企業向中型企業的過渡。
故事二:技術創新與市場拓展
進入21世紀后,First Sensor持續加大在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上的投入。公司不僅專注于傳感器技術的研發,還致力于提供從芯片到系統的完整解決方案。這一策略使得First Sensor在工業自動化、醫療設備和交通運輸等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特別是在醫療領域,公司開發的傳感器廣泛應用于呼吸機、血壓計等關鍵設備中,并通過了EN ISO 13485認證,確保了產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故事三:全球化戰略與并購成長
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展,First Sensor開始實施全球化戰略。公司在全球范圍內設立了多個分支機構,生產和銷售網絡覆蓋了全球多個市場。此外,公司還通過一系列并購活動進一步壯大了自身實力。例如,在2011年,First Sensor股份公司收購了Sensortechnics集團及其在德國境內外的子公司,這一舉措不僅擴大了銷售部門,還使公司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的個性化解決方案。
故事四:與TE Connectivity的合并
2019年,First Sensor迎來了一個重要轉折點,即被TE Connectivity(泰科電子)收購。這一交易不僅鞏固了TE在傳感器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還為First Sensor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和技術資源。合并后,First Sensor的產品和客戶群與TE的傳感器產品組合相結合,為客戶提供了更全面的一體化傳感器解決方案。兩家公司的互補技術和工程專業知識的結合,進一步推動了工業、醫療和交通運輸市場的戰略部署。
故事五:持續研發與未來展望
作為一家高科技企業,First Sensor始終將研發視為未來發展的核心。公司不斷投資研發項目,推動傳感器技術的進步和應用領域的拓展。例如,在自動駕駛和物聯網等新興領域,First Sensor的傳感器技術發揮著重要作用。未來,公司將繼續聚焦于具有技術特色的工業、醫療和交通等目標市場,緊跟行業發展趨勢,為客戶提供更加卓越的產品和服務。同時,First Sensor也將持續擴展全球版圖,更加貼近市場與客戶,以確保把握更多的銷售潛力。
在電子行業,Formosa MS(美麗微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過程中,有幾個關鍵的故事可以體現其成長歷程。以下是根據公開信息整理的五個相關故事:
1. 創立與初期發展
Formosa MS成立于民國八十五年七月(即1996年),由楊照霞女士創辦。公司初期便確立了“新速勤儉、創造利潤、熱誠信義、前瞻未來”的經營理念,致力于在二極管領域進行創新。在整流二極管逐漸轉移至中國大陸生產的背景下,Formosa MS選擇專注于生產附加值較高的產品,如蕭基二極管,這一戰略決策為公司后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 產品創新與多元化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Formosa MS不斷推出新產品以滿足市場需求。公司現有產品分類廣泛,從0.1安培至三十安培的各類二極管均有產制,且產能規劃每月超過200KK,涉及焊接、成型、測試等多個生產環節。此外,公司還實現了產品的多元化,包括一般、快速及超快速二極管等多種類型,進一步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3. 國際化布局
Formosa MS在發展過程中,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公司的銷售客戶遍布全球,不僅服務于國內半導體制造商的OEM及中間電子零件貿易商,還通過自有品牌行銷,贏得了世界各地客戶的廣泛好評。其應用類別涵蓋通信、車用、AI及穿戴裝置等多個領域,展現了公司在電子行業中的廣泛影響力。
4. 品質至上與服務優先
Formosa MS始終將品質視為企業的生命線,堅持“品質至上、服務優先、顧客滿意”的質量政策。公司嚴格遵循戴明博士的品質理念,致力于提供滿足顧客需求的產品與服務。這種對品質的執著追求,使得Formosa MS在電子行業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贏得了客戶的信賴與支持。
5. 應對行業變革與持續創新
面對電子行業的快速變革,Formosa MS始終保持敏銳的洞察力,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公司不斷投入研發,推動技術創新,以適應行業發展的新趨勢。同時,公司還注重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正是憑借這種持續創新的精神和強大的團隊實力,Formosa MS在電子行業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和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具體細節可能涉及公司內部的商業秘密,以上故事主要基于公開信息進行概括和整理。如需更詳細的信息,建議直接訪問Formosa MS的官方網站或查閱相關行業報告。
在2010年代初,一家名為“HyperMemory Corp”的初創公司,在硅谷的隱秘實驗室中,成功研發出了HMC技術。這項技術通過三維堆疊封裝技術,極大地提升了內存帶寬和能效,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為了加速技術的商業化進程,HyperMemory Corp與多家行業巨頭,包括英特爾和美光,建立了混合內存立方聯盟(HMCC)。通過共享技術資源和市場渠道,HyperMemory Corp迅速成長為HMC技術的領軍企業。
在Cyrustek公司的發展過程中,人才一直是其最重要的資產。Cyrustek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建立了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技術團隊。這些人才不僅具備豐富的行業經驗和專業知識,還具備創新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在Cyrustek公司的發展過程中,這些人才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推動了公司的不斷發展和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