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在拉斯維加斯剛剛落幕,這個展覽從70年代開始,一直以展示諸如游戲機、手機、電腦、系統等“潮”品為主。但近些年,它逐漸變成了“車展”。
比如拜騰汽車展示了量產版的BYTON M-Byte車型細節,其中被譽為“史上最大的”的48英寸中控屏得到保留,這無疑顛覆了眾多人對特斯拉和奔馳等大屏車輛的認知。
博世不僅僅以零部件供應商的身份參展,還參與了“造車”。它帶來了一輛一體化服務自動駕駛電動巴士概念車,配備360°環繞傳感器、互聯管理、“三電”動力總成等。
由于巴士具有相對固定的運行路線,所以巴士自動駕駛相比之下不是一件遙遠的事情,博世還構想巴士運營系統、后勤服務等。
除了博世外,法雷奧這家大供應商還亮相了L4級別的自動駕駛車輛,大陸展示了5G混合式車聯網技術、高通推第三代驍龍汽車駕駛艙等。
從數據來看,2019 CES共有10類展位,而汽車技術排到第四,主要涉足自動駕駛、智能輔助、車載操作系統這方面,然而,我們真的需要“智能化”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汽車自發明以來的“變革”:
1.0時代:解決長途行駛問題
任何一件新事物的誕生,都是為解決問題而來的。汽車誕生前,人們想跑長途只能借助馬車,但馬兒無法像機器那樣長時間工作,而且跑不快,這就制約了馬車的發展。
但汽車出來后,哪怕跑數百公里一點不“累”,而且性能有過之無不及。所以,早期的汽車解決的問題是大大縮短了通勤時間,明顯增加了續航距離。
2.0時代:徹底脫離馬車的束縛
雖說早期的汽車完成了一次出行“革命”,但仍存在著油耗高、噪音大、行駛不穩定、不安全等問題,而這些罪魁禍首是來自馬車時代的造型束縛。
從1886年開始到上世紀40年代,將近半個世紀,汽車都沒擺脫馬車的影響,幾乎都是棺材一般方正的車殼,外加長長的“火車頭”,甚至有很多廠商依然沿襲馬車的木制車身、木制輪轂等,就連生產方式還是馬車樣式的手工敲敲打打。
顯然,馬車設計+汽車發動機≠真正的汽車。因此,上世紀40年代以后流行了汽車專屬的設計風格,這是由通用的哈利·厄爾掀起來的風潮,從他開始才有了一門叫“汽車造型設計”的學科。
從此汽車開始追求低風阻的流線型,重心想方設法降低,車內空間的布局追求兼容“三大件”的合理布局和乘客的乘坐舒適性……設計更加符合汽車作為一種快速長途交通工具的屬性。
3.0時代:追求高效動力
進入上世紀中后期,汽車的動力技術飛速發展,除了傳統的自然吸氣發動機,諸如轉子發動機、Hemi發動機、渦輪發動機、機械增壓發動機等也出現并應用到部分量產車上,動力進入“百花爭艷”的時代。
這個階段,性能也爆發式增強,從最開始的破百極速,到了200km/h以上,接著破300km/h,破400km/h……百公里加速時間也迅速縮短,從早期汽車的20秒以上,縮短到10秒左右,接著到了5秒。2000年后,5秒不再是一個高不可攀的門檻,“3秒俱樂部”成員已經一大把了。
4.0時代:清潔能源的普及
無休止追求性能是沒有意義的,反正給你一輛布加迪,大部分時間你還是跑不到400km/h。此時人類面臨最大的問題是“空氣污染”,所以清潔能源成為了你們喜歡的那個詞——“痛點”。
各國政府都鼓勵“0排放”的汽車,尤其中國的扶持力度最大,致使新能源車的保有量突破了驚人的200萬輛,哪怕是堪稱“汽車大國”的美國,也只有區區100萬輛。
5.0時代:車聯網時代?
各個時代都沒有明顯的分界線,盡管我們身處“清潔能源”時代,仍然出現了很多5.0時代的產物,開頭提的CES就是這么一個苗頭。
今年諸多廠商將很多炫酷先進的技術帶到展會,中國廠商也毫不示弱,比如紅旗發布全新“旗境”智能座艙、科大訊飛推出飛魚2.0車機系統、速騰聚創推出MEMS固態極光雷達等。那么,這些看似華而不實的汽車數字技術,跟我們有什么直接關聯呢?
對于開車的人來講, “堵車”絕對是個大問題。而CES上各種“汽車大腦”、“汽車神經”等的展示,也許是V2X車輛網聯時代(車對外界的信息交換)的前奏。
屆時城市相關部門將會構建一個龐大的云端交通系統“中樞大腦”,里面存儲整個城市所有道路的實時信息,而所有的車只要從中獲取道路信息,然后自主預判和決定走哪條路即可。
就連城市的紅綠燈系統也可以從“中樞大腦”中獲取車流信息,可以根據車流擁堵情況自動調節亮燈的時間長短,這將大大增加通行效率。
這就相當于路上所有汽車都長了“千里眼”和“順風耳”,能預知一切道路信息,這是人不具備的優勢。
總之,在V2X車聯網時代,車和車、車和道路設置、車和人都已“聯網”。我們不奢求100%“無人駕駛”,只要日常不再堵車,心情就好多了。
上一篇:Harman推出全新技術:可以為車內每位乘客提供自己的個人語音助手
下一篇:人機交互系統真的“好用”嗎,不知道這些肯定會吃虧
推薦閱讀
史海拾趣
為了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可靠性,CalRamic Technologies在公司成立不久后,就開始著手建立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他們引入了國際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對每一個生產環節進行嚴格把控。這一舉措大大提高了產品的合格率和客戶滿意度,為公司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鞏固了國內市場地位后,CalRamic Technologies開始將目光投向國際市場。公司積極參加各類國際電子元器件展覽會,與多家國際知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通過與國際大廠的深入交流,公司不僅拓寬了銷售渠道,還引進了國際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進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競爭力。
馳芯微公司與明然科技的合作是公司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又一重要突破。雙方共同研發的MCU控制芯片成功應用于主動懸架項目,并在奇瑞的星途瑤光、瑞虎9等車型上取得了重要進展。這一合作不僅提升了國產芯片在高端配置車型中的應用水平,也進一步推動了馳芯微在汽車電子領域的發展。
馳芯微公司與明然科技的合作是公司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又一重要突破。雙方共同研發的MCU控制芯片成功應用于主動懸架項目,并在奇瑞的星途瑤光、瑞虎9等車型上取得了重要進展。這一合作不僅提升了國產芯片在高端配置車型中的應用水平,也進一步推動了馳芯微在汽車電子領域的發展。
在發展過程中,馳芯微公司成功完成了多輪融資,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這些資金主要用于車規級傳感和控制類芯片的系列化業務以及新能源電池管理系統汽車電子系統一站式車規級芯片套片解決方案的研發和推廣。未來,馳芯微將繼續加大在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方面的投入力度,致力于成為國際領先的汽車電子芯片供應商。同時,公司還將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以上五個故事框架分別圍繞馳芯微公司的初創歷程、技術突破、面對“芯片限制”的機遇與挑戰、與明然科技的合作以及融資與未來規劃等方面進行了描述。這些故事展示了馳芯微在電子行業中的發展歷程和取得的成就,同時也揭示了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目標。
BLACK&DECKER公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0年,由Alonzo G. Decker和Duncan S. Black在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共同創立。兩位創始人的初始投資來自于Black先生賣掉他的二手車所得的600美元,再加上1200美元的貸款。公司起初主要生產牛奶瓶裝蓋機、棉花采集機、糖果浸包機等工業用設備。然而,真正讓BLACK&DECKER嶄露頭角的,是1916年他們發明的現代手槍鉆原型。這一創新產品解決了當時德國電動工具笨重、難以操控的問題,為電動工具行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
一、電阻的型號命名方法: 國產電阻器的型號由四部分組成(不適用敏感電阻) 第一部分:主稱,用字母表示,表示產品的名字。如R表示電阻,W表示電位器。 第二部分:材料,用字母表示,表示電阻體用什么材料組成,T-碳膜、H-合成碳膜、 ...… 查看全部問答∨ |
我想用FPGA來控制PCF8563 可是我選擇的是EP1C3T144 想用它驅動PCF8563的sda和scl 他的I/O驅動只有3.3V 可以用嗎 怎么用?… 查看全部問答∨ |
轉自千家網 BG7JWE 相信大家對現在的幾塊錢和十來二十塊的電源不會陌生吧?同樣,我也拆了不少。 現在的電源大致分兩大類:電子開關電源和變壓器電源。 開關電源,文字上的解釋是:(轉載自百度) 開關電源是利用現代電力電子技術,控制開關管開 ...… 查看全部問答∨ |
|
大蝦們好: 我用STM32的MCU做控制器,來做步進電機的細分驅動器。采用片上的AD采樣,采樣電阻0.1歐姆,使用運放(AV=6)放大后采樣。并沒有使用硬件恒流斬波。用mos管來驅動電機。電機使用的是1.8度,相電流為2.5A的步進電機。當我電機電壓在 ...… 查看全部問答∨ |
|
STM32是基于ARM Cortex-M3內核的芯片,專為要求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嵌入式應用設計的芯片。1μs的雙12位ADC,4兆位/秒的UART,18兆位/秒的SPI,18MHz的I/O翻轉速度。 我學的是STM32F103。它的內核為:ARM 32位的Cortex -M3 CPU,它的工作頻率 ...… 查看全部問答∨ |
其中斷有觸發深度設置,這在大批量數據傳輸時很有效率。使用中發現它對于深度的檢測機制類似于中斷中對低電平的檢測,即當FIFO中的數據深度比設置的值小時,其中斷標志位一直置位,一旦超過其設置值,該標志位就會自動清除,即使此時開中斷后也不會 ...… 查看全部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