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整治這些反人類設計吧 “炫技”和“保命”孰輕孰重,大家再清楚不過。 第一次見到隱藏門把手就在想,為什么這種費力不討好的門把手,反而成了創新設計的潮流? 就像此前的智駕行業一樣,當輿論達到鼎沸時,來自國家的監管也該猛然收緊了。 5月8日,工信部官網發布《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正式拉開對隱藏式車門把手的系統性整頓大幕。 在征集意見中,直接點明了隱藏式門把手存在強度不足、控制邏輯潛在安全風險、識別操作難(隱蔽無標志)、斷電失效、夾手等風險,也同時要求對隱藏式車門把手的布置、標志、安全功能、結構強度等作出了規定。 四個字,大快人心! 01 “反人類”的門把手 “當絕大多數人對某個設計困惑時,它大概率是反人類設計 。” 不可否認的是,車企之所以使用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出發點是好的——為了減少風阻。 這就要從隱藏式門把手的量產上車說起。 最早可以追溯至1954年的奔馳300SL,低矮的車身和流線型的設計,它的最高時速達到263km/h ,直接成了當時極速最高的量產車型。 雖然這個數字在現在看來平平無奇,但在當時絕對是個天文數字,在極致的輕量化流線車身的背后,還有個不起眼的細節,就是第一次用上了隱藏式的門把手來減小風阻。 而在它之后幾乎所有創下最高車速紀錄的超級跑車們,包括蘭博基尼 Countach、科尼塞格 Agera RS等,也都采用了類似的設計。一時間,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成了超級跑車的專屬,象征著高端與速度。 進入電動化時代,還是特斯拉讓這個設計走入了尋常百姓家。 2012年,特斯拉Model S橫空出世,只要車主拿著鑰匙接近,它就會從隱藏的狀態自動彈開,并在鎖車后自動收回,放在十幾年前多少也是有些科幻的。 當特斯拉在全球賣爆以后,隱藏式門把手順道也就火了,之后國內眾多新造車也流行起來這種設計。 甚至一度成為新勢力和傳統造車之間的區別設計。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彼時新能源車普遍存在“續航焦慮”的情形下,減少風阻就意味著續航里程的提升。 只不過,彼時車企和用戶們,并不會去深入的考慮這樣的設計有多復雜、結構是否可靠。 隨著時間的推移,諸多問題開始顯露,比如上車時的尷尬、雨雪過后的暴力砸門,甚至時常夾到手等等。 其中最壞情況,就是為了美觀而犧牲安全。 02 不是取締,安全優先 公開數據顯示,在2024年新能源汽車事故中,12%的救援延誤與門把手設計缺陷相關,較2020年上升8個百分點。 最知名的事故,大概就是此前著名明星林志穎父子遭遇車禍,隨后車輛自燃,但隨后趕來救援的人發現無法從外部無法打開車門,還是因為副駕駛的孩子仍處于清醒狀態從車內開的門。 在近年多起新能源汽車交通事故中,“車門能否及時打開”成為不少網友討論的焦點。 也不怪會產生這樣的輿論,看似“炫酷”的隱藏式車門把手對電力系統高度依賴,在碰撞、起火等事故中,若電路中斷,把手可能無法彈出,導致車內人員被困。 還有數據顯示,隱藏式車門把手的破拆時間是傳統車門的2.75倍,這意味著發生意外時,救援會更困難,等待救援的時間越久,生還幾率就越低。 就像工信部征集意見書中說的那樣,“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快速發展,隱藏式車門在市場應用過程中暴露出以下問題:強度不足、控制邏輯潛在安全風險、識別操作難(隱蔽無標志)、斷電失效、夾手等,潛在逃生、救援風險。” 事實上,全球范圍內此前沒有針對新型門把手的強制標準,在國內傳統機械門把手有QC/T 988-2014 標準,規定了高低溫、振動、沖擊等50多項測試,而電動隱藏式門把手只能靠車企自覺了。 這次征集意見的出臺,也算是填補了智能化門把手在安全方面的技術空白。 比如首次明確了,M1 類、N1 類汽車及多用途貨車的隱藏式門把手必須滿足四大核心要求:機械應急裝置強制配備、熒光標識尺寸不小于 3cm×5cm、-40℃至 85℃全氣候可靠性測試、防夾力≤150N 且 0.5 秒內反向響應。 從救援逃生角度來看,強化汽車車門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車輛起火等事故場景的安全邏輯,增加機械或者斷電保護等安全冗余設計要求,無論電動式還是隱藏式門把手,必須配備獨立于電路系統的機械解鎖機構,確保碰撞、斷電后 30 秒內可通過物理方式開啟,且需要獨立的供電模塊。 另外,保證翻滾、墜落事故中,能夠防止門把手的誤作用,從而降低乘員跌落風險,規范隱藏式車門內把手、應急式車門內把手易于識別的安全標志,保證標志可見性,從而降低乘員緊急情況下的逃生難度。保證車門把手的結構強度,防止事故發生后門鎖操縱機構功能喪失。 總結下來就是,未來門把手不能再只圖花哨,安全、實用必須擺第一。 03 汽車不需要“無聊創新” 其實在這次征集意見出臺之前,就已經有不少車企和汽車大佬審視過隱藏式門把手的問題,而且有意避開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就多次公開表達對隱藏式車門把手的不滿。他認為這類設計“弊大于利”,不僅重量大、噪音大,還過度依賴電力,一旦碰撞或者斷電,車門就可能打不開,嚴重影響逃生。 他還直言:“為了那點幾乎可以忽略的風阻優化,犧牲安全,本末倒置。”所以長城現在的做法是,能不用隱藏式就盡量不用。 另外,此前何小鵬在參加兩會接受采訪時也表示,目前小鵬汽車正在研發“極端情況下更好開”的門把手,重點解決低溫冰凍和電路故障等場景的可靠性問題,言下之意,是目前的隱藏式門把手存在不足。 當然,也有車企選擇不跟風,比如賣得火熱的小米SU7使用半隱藏式的門把手,既美觀又保留了傳統門把手的機械設計。 還有剛剛上市的問界M8,兼容電容、觸控和機械拉手三種開啟方式,輕按門把手上的按鈕,自動開門,把手伸進門把手內側感應區,車門會自動彈開;直接把門把手往上拉,能實現機械方式開門,基本上覆蓋了所有場景。 這樣的設計對于目前車企們的研發實力來說,似乎并不是一件難事兒,用戶想怎么開就怎么開,把開門的方式交給用戶,既美觀又保障了安全。 不久前,同樣是工信部的一紙通告,為鋪天蓋地營銷的智駕領域,踩下了“剎車”,再到如今的隱藏式門把手,這次整頓不是消滅隱藏式設計,而是給創新劃紅線。 從輔助駕駛到車門把手的整頓,其意義在于,當汽車行業向智能化、電動化轉型時,任何技術創新都須以不降低安全基準為前提。 汽車從來都不需要“無聊的創新”,這次新規的出臺也不是終點,而是起點。
上一篇:邁向智慧出行,重塑車載顯示新體驗
下一篇:最后一頁
- 熱門資源推薦
- 熱門放大器推薦
- BD9851EFV升壓/反相轉換器典型應用電路
- EVB-LIV3F、Teseo-LIV3F GNSS 模塊評估板
- PD70101EVB6FC、基于 PD70101 的 IEEE802.3 Type 1 PD 評估板控制 5V/1.2A 輸出隔離反激轉換器以實現最小 PSE 功耗
- EVAL-AD5204SDZ,用于 AD5204 四通道、256 位、數字電位器的評估板
- 使用 Analog Devices 的 LT1109CS8 的參考設計
- LTC3632EDD 高效 15V、4mA 穩壓器的典型應用電路
- TC78B016FTG 三相無刷直流電機驅動器評估板
- LT6657BHMS8-2.5 低噪聲統計平均基準的典型應用電路
- LTC1729CMS8-8.4 演示板,LT1510-5CGN 終端控制器/鋰離子電池充電器,11.5V 至 28V 輸入,8.4Vout @ 1A Max
- TJA1128EVB: TJA1128 LIN迷你系統基礎芯片評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