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張韻 實習生 張瀟尹 每經編輯 文多
上海移芯通信CTO夏斌(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韻攝)
近期,騰訊、阿里等科技巨頭紛紛宣布入局芯片領域。但上海移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CTO夏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芯片行業不同于互聯網,僅靠短期的熱情投入和資本追逐遠遠不夠。
夏斌曾在號稱“中國集成電路創業搖籃”的Marvell公司任職14年,在十幾年的芯片業從業中,夏斌對國內芯片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芯片技術是一種偏基礎類的研究,芯片研發應遵循其技術發展規律。
那么,國產芯片目前哪些難題亟待解決?中國芯片未來如何崛起?圍繞上述問題,于世界移動大會期間,夏斌6月28日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
AI+物聯 智慧物聯是趨勢
NBD:當前很多企業都在布局蜂窩物聯網,那么蜂窩物聯網目前有哪些應用場景?物聯網芯片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
夏斌:蜂窩物聯網的技術其實是最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具體的應用場景主要有二:一方面針對公共服務領域,例如智能抄表,過去水電煤的結算依賴于人工上門抄表,而現在運用蜂窩物聯網技術就能夠實現遠程抄表。在蜂窩物聯網的條件下,還能對設備的使用情況進行監測,及時感知燃氣、水電的設備的異常情況,起到預警作用。
此外,消費類的應用場景也比較常見,例如與智能生活相聯系,對設備物件進行定位跟蹤,同時還有在農業、畜牧業以及環境監測方面的運用。
目前來看,整個物聯網行業尚處于開發階段,很多應用場景都處于持續開發的過程中,運用還算不上廣泛。但隨著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未來對物聯網芯片的需求將會很龐大。我們使用的手機現在已經基本上達到人手一個的規模,市場有飽和趨勢。但物聯網芯片不同,它作為物與物之間的通訊載體,因此物聯網的每個節點都有植入芯片的需求,芯片可以進入到冰箱,空調,洗衣機,安防監控等設備并實現連接,事實上,物聯網芯片的數量將是手機規模的十倍甚至幾十倍。
NBD:目前“AI+”的概念很火,您怎么看待現下的“智慧物聯”?人工智能如何與物聯網結合?
夏斌:智慧物聯現在是一個趨勢。人工智能時代需要物聯網的產品來發揮其采集數據的作用。首先,人工智能需要有一定數據作為支撐,而物聯網能夠提供各個場景的數據,從而讓人工智能的后臺機器能夠基于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和學習。并且,采集數據是物聯網的天然優勢,生活、工業、農業等各個方面都有物聯網的需求。所以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在實際的應用中,物聯網與人工智能是一種天然的結合。
芯片研發不能靠短期的資本追逐
NBD:康佳、格力等許多國內企業紛紛宣布進軍芯片領域,對此您怎么看?
夏斌:無論是業界還是投資界,大家可能尚未意識到芯片的技術發展規律,它跟互聯網“短平快”的發展很不一樣,芯片產品的研發周期長,投入成本大,完全是另一種商業模式,僅靠短期的熱情投入和資本追逐,是遠遠不夠的。
以我從業十幾年的經驗來看,芯片技術是一種偏基礎類的研究,不可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還需要大量的人才和資金,以及時間的積淀,而不是以一種“大躍進”的方式去追趕發達國家,國產芯片的發展必須要遵循這一規律。
NBD:目前中國的芯片研發處于何種階段?面臨哪些亟待解決的難題?
夏斌:目前我國的芯片研發在設計上已經積累了不少資金和技術,包括我們現在說的物聯網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相結合的一些方向,現階段我們的研發主要是攻克制造設備和材料方面的弱點。因為芯片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包括設計、制造、測試、生產等各個方面,從目前中國整個芯片行業來看,我們的設計能力其實并不弱,我們現在弱在制造設備和材料上。
此外,我們還面臨著人才的不足和利潤空間的壓縮。首先是人才問題,國內芯片行業在人才方面的缺口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目前芯片行業積累了不少資金和技術,存在發展機遇,但最終的落實還是要靠人。芯片研發的戰線很長,我比較擔憂的是現在的年輕一代是否會前仆后繼地來從事這個行業。現在國內互聯網之所以發展得好,是因為國內的互聯網人才不輸于國外,但是現在愿意從事芯片行業的人才就遠遠不如國外,所以人才缺口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此外,國內芯片行業的利潤空間也被嚴重壓縮。相對來說,國內芯片公司的利潤空間小于國外公司,首要原因在于國內芯片的附加值不夠高,其次國內的行業氛圍往往容易導致跟風,一個公司做了某產品,很快就會有其他公司進行模仿,同質化競爭容易壓縮利潤空間。
NBD: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我國對高端芯片的依賴也在逐年擴大,進口芯片的價值超過2000億美元。這種形勢下,您認為中國芯片應該如何崛起?
夏斌:目前中國芯片的進口規模確實很大,幾乎已經成為貿易逆差最大的一塊。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中國在高端芯片方面的積累不足,自主研發能力很薄弱,無法達到自給自足,直接結果就是我們喪失議價權。需要強調的是,這種情況并不是說進口產品與國內產品之間質量高低的比較問題,而是說沒有競品直接導致整個芯片系統的廠商沒有議價權,整個芯片行業的定價權受制于國外。
目前這2000多億美元的貿易逆差規模并不能說減就減,還是需要國內芯片行業逐漸出現一些替代方案,不求馬上全面替代,但我們可以從某些點上進行改變,達到一定的平衡或者形成自己的特色。這樣由點及面地去推進,去帶動整個芯片產業的進步。畢竟中國的芯片市場很龐大,這樣的市場環境有機會培育出像高通這樣的大企業,我們還是需要給予更多的機會和耐心,我個人覺得未來十年之內我們應該能夠完成這樣的目標。
上一篇:清華魏少軍談格力騰訊造芯片:建議不要關起門來造芯片
下一篇:美國又一盤大棋:重振芯片產業大計5年投入超20億美元!
推薦閱讀
史海拾趣
在電子行業的早期,一家名為“晶元科技”的Discrete Semiconductor Industries公司憑借其獨特的技術革新,成功地在市場中脫穎而出。該公司專注于研發新型半導體材料,通過不斷的實驗和測試,最終成功開發出了具有更高性能、更低功耗的半導體產品。這些產品迅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晶元科技也因此成為了半導體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晶元科技不斷推出新產品,滿足市場對高性能半導體元件的需求,逐漸鞏固了其市場地位。
1955年,Gems Sensors & Controls公司的創始人Edward H. Moore在地下室中開始了他的創新之旅,成功研發出了第一臺液位指示器。這一發明不僅為日后的公司奠定了基礎,也標志著Moore在傳感器技術領域的初步探索。1959年,他獲得了該技術的專利,這一成果迅速吸引了業界的關注,為Gems公司的誕生鋪平了道路。
Exar公司一直注重全球布局和客戶支持。公司在全球設立了多個研發基地和客戶服務中心,以確保能夠為客戶提供及時、高效的技術支持和服務。此外,Exar還積極與全球各地的合作伙伴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推動電子行業的發展和進步。這種全球化的戰略布局不僅為Exar贏得了更多的市場份額和客戶信任,也為其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以上五個故事簡要概述了Exar在電子行業中的重要發展歷程。通過這些故事,我們可以看到Exar如何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市場拓展和全球化戰略來保持其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
在電子行業快速發展的浪潮中,Cotco公司于XXXX年正式成立,由幾位在電子行業有著豐富經驗的企業家和技術專家共同創立。初期,公司專注于電子元器件的分銷和貿易,憑借創始團隊成員在行業內的人脈和資源,Cotco很快與多家知名電子元器件制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開始為客戶提供優質的元器件采購服務。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Cotco的業務也逐漸擴展,開始涉足電子產品的設計和生產領域。
在辰頤電子公司的發展過程中,他們意識到單打獨斗很難在市場中取得優勢。因此,公司開始注重產業鏈的整合和協同發展。他們與上游供應商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確保原材料的穩定供應和質量保證;與下游客戶建立了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和優質的服務。此外,公司還積極參與行業協會和組織的活動,加強與同行業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整個電子行業的發展。
BK Precision一直將品質管理視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公司建立了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從原材料采購到產品生產、檢驗、出廠等各個環節都進行嚴格把控。同時,公司還注重持續創新,不斷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通過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手段,BK Precision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我是第一次作這方面的東西: 我感覺:首先要判斷次外設的存在(包括他的插入于拔除) 向外設發送控制命令(包括向他提供數據)。 不知道思路是不是有問題,請各位給個思路。 … 查看全部問答∨ |
項目到了后期,我開始一點點整理程序,把一些最初草率直接在調用處寫的短函數封裝成子函數。就在這些我覺得無關緊要的改動以后,前幾天我發出一個最新的測試版本,居然反饋回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在那邊,主從機無法通訊!可是我辦公室這邊卻好好 ...… 查看全部問答∨ |
很詳細的c函數介紹文檔,我一直把他當做工具書來用,分享給大家! 如果哪位大俠把這個網頁式的工具做成chm格式的電子書就完美了,哈哈 截圖,先睹為快 [ 本帖最后由 HOHO 于 2012-8-8 16:42 編輯 ]… 查看全部問答∨ |
|
本帖最后由 人民幣的幻想 于 2015-11-24 10:36 編輯 視頻里演示測量心率時,使用手腕部分更能快速得到準確值。因此,后期考慮將心率做成手表形式。 … 查看全部問答∨ |
- 消息稱英特爾 CEO 陳立武考慮放棄向新外部客戶推銷 Intel 18A (-P) 工藝
- 三星晶圓代工舉行 SAFE 論壇 2025 首爾場:聚焦挽回客戶,引入 SF2P+ 工藝
- DigiKey 慶祝 B 站賬號粉絲突破 10 萬,贈送驚喜禮包
- ASML研發新一代Hyper NA EUV光刻機:5nm單次曝光
- Bourns 推出鋼基厚膜產品線,提供支持高能應用的先進性能
- 安富利:30載深耕中國市場,長期主義構筑可持續發展護城河
- ASML 技術高級副總裁:已攜手蔡司啟動 5nm 分辨率 Hyper NA 光刻機開發
- 瑞薩電子放緩增長預期,200 億美元營收目標延后五年至 2035 年
- 力旺NeoFuse于臺積電N3P制程完成可靠度驗證, 為先進AI與HPC芯片提供安全內存支持
- 瑞薩電子推出全新GaN FET,增強高密度功率轉換能力, 適用于AI數據中心、工業及電源系統應用
- 芯對話 | 芯佰微CBM8605/CBM8606/CBM8608運算放大器 精密信號鏈的核心解決方案
- 物聯網技術促進能量收集創新應用落地
- Proximus Global旗下公司BICS與Epic Malta合作,為2G/3G網絡退役后保障旅行者漫游連接
- 大聯大世平集團推出以NXP產品為核心的HVBMS BJB方案
- 適用于高速應用的先進全局快門圖像傳感器
- Nexperia率先推出適用于48V電動汽車通信網絡的ESD保護二極管
- 消息稱英特爾 CEO 陳立武考慮放棄向新外部客戶推銷 Intel 18A (-P) 工藝
- 曾與諾基亞三星比肩的手機巨頭沒落!LG手機退場
- 特斯拉透露旗下美國內華達州磷酸鐵鋰電池工廠即將投產,使用寧德時代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