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作為一個老牌工業制造國,在世界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這種地位離不開本國中小企業的貢獻。中小企業占據了德國企業總數的99.7%,公司凈產值占全國的一半,且中小企業承擔了德國就業人數的60%。富有活力的中小企業成為德國經濟的重要支柱。
如今,在數字化經濟的大背景下,擁有眾多中小企業的德國制造業能否完成承擔數字經濟增長的歷史重任,順利完成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已然成了德國各界關注的話題之一。麥肯錫咨詢公司曾預估,如果德國中小企業徹底貫徹數字化轉型策略,并實施相應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可為德國經濟帶來每年約0.3%的增長。
那么,現實情況是什么樣的?德國的中小企業主是把數字化當作一種機遇,還是一種冒險?他們的數字化策略是什么?
根據德國商業銀行發布的一份報告,盡管有86%的德國中小企業認為數字化給企業帶來巨大機遇,但僅有1/6的企業采取了實際行動。63%的企業仍在觀望,他們認為數字化目前對企業來說還太遙遠,雖然數字化可以簡單地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
盡管如此,企業咨詢公司Horváth & Partners的一份調查報告證實了德國中小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實力。目前,近50%受調查的企業已在試用智能產品,即能與其它機器實現通信的設備或系統,并在整個工業數字化領域已擁有了雖屬“島嶼解決方案”但已相當成熟、具有市場化應用的能力。與大型企業相比,年營業額在5億至10億歐元規模的中小企業,其數字化成熟度要比年營業額超過10億歐元規模的集團公司高出26%。由此可見,這些中小企業的“巨頭”才是推動德國經濟數字化轉型的主動力。
然而,由IT行業Cisco、Damovo和Inneo SoluTIons等伙伴企業組成的“創新聯盟”(InnovaTIve Alliance)公布的一份題為《數字化的心理學》調查報告表明,德國中小企業在德國經濟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持有一種非常矛盾的心態。接受調查的中小企業決策者既認為數字轉型非常重要,能幫助企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擴大銷售,又覺得這是一場冒險。數字化轉型的超常資金投入超出了他們的經濟承受能力。因此,德國中小企業數字化進程,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那么,阻礙德國中小企業數字化進程的因素具體有哪些?德國各界又是如何一起協助他們共同應對?
政府激勵
德國聯邦信息經濟、通信和媒體協會(Bitkom)在針對364位正在實踐數字化或著手打算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中小企業主的調查中發現,75%的企業主認為過高的資金壓力是他們實施數字化轉型最大的障礙。其他因素,例如:對數據保護的疑慮、專業人才的缺失、數據安全的擔憂、過于龐大的工廠,也讓將近一半的企業主對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望而卻步。
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需要高額的投資是個不爭的事實。首先,數字化必須涉及整個價值創造鏈,包括員工的數字化培訓等,還需花重金制定數字化戰略,聘用專職的IT專家,投資成本之大,經濟效益之不確定,使得大多數中小企業壓力巨大。
針對這一情況,德國政府與產業界合作,為中小企業分擔資金上的壓力并給予政策上的鼓勵。2016年,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發布《數字化戰略2025》,對數字化重點領域的目標進行了描述,并提出了相應的實施措施。其中針對中小企業數字化攻勢的核心元素是針對“中小型企業數字化投資項目”進行資助,這一項目在2018年的資助總額將達到10億歐元。該項目旨在找出有差距項目的難點,同時擴充目前已有的中小企業扶持項目,例如“中小型企業創新計劃”(ZIM)項目和“工業社區研究”(IGF)項目。這兩個項目就分別得到了7億歐元和2億歐元的擴充資金,以滿足不斷增長的資金需求。
來自德國科爾巴赫的木制家具手工作坊TIschlerei Eigenstetter就是這個項目的受益者。要知道,對于這家擁有25年歷史的中小企業,以前最讓他們頭疼的就是多彎曲家具的手工制作。這些手工制作不僅制造成本高昂,還常常達不到完美的標準。在ZIM項目的資助下,Eigenstetter公司和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協作,研發出了對超大型、結構復雜的木質或塑料進行構建切削生產的自動化工藝,同時還開發了掃描系統,在原材料中進行完成品的虛擬定位,通過與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掃描系統以及自動化加工的結合,完成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整個過程實現了對定制家具更高效、更高質量以及更節省資源的制造,進一步確保了企業的競爭優勢。在2016年的慕尼黑國際輕工及手工藝品博覽會上,德國總理默克爾親臨TIschlerei Eigenstetter的展位,對他們敢于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勇氣表示贊賞并祝賀企業所取得的成就。
另外,從德國經濟與能源部聯合德國經濟界、金融界發布的《中小企業未來行動計劃》中了解到,為了適應數字化經濟的要求,著眼于保持和提升德國經濟競爭力,德國將實施一系列新的政策和扶持措施,其中就包括為德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更好的融資環境。
教育4.0成就工業4.0
無論多么先進的“無人工廠”,人在其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決策性作用。隨著工業數字化的不斷發展以及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涌現并投入使用,工廠對人才素質的需求也隨之改變,知識型技能勞動者將成為主流。德國職業技術人才主要來自其實行二元制教育的職業學校,即學校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工廠的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教育模式。這就使得德國的職業教育面向市場,職業技術人才的工作技能要根據市場的需要及時進行調整。德國工業4.0戰略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在于德國是否具備大批新型職業技術人才,這將為德國繼續引領世界制造發展方向提供基礎保障。同時,這也給德國職業教育未來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德國西南部的巴登—符騰堡州作為眾多中小企業的聚集地,州政府很早就意識到這一問題,并積極迎接挑戰。早在2015年4月份,該州政府就宣布撥款400萬歐元經費,在各大職業技術學校內興建12座“學習工廠4.0”,以應對數字化轉型的勞動力需求變化。通過設立這樣的學習工廠,能夠讓需要培訓的人真實地感受到現實工作當中那些需要解決的問題,然后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一些實際的研究和模擬。在這樣的模擬環境中,學員們不需要100%保證最后會交付一個多么高質量、高效率的作業,反而更加注重在這個以問題為導向的環境當中訓練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他們接受完培訓回到工作崗位的時候,會發現自己確實在解決問題方面提升了很多。這不僅讓學生及企業輸送的受培訓者擁有了數字化綜合素養,同時也彌補了轉型所帶來的人才缺口。
數據安全
“工業4.0”是靠數據和軟件驅動的數字化轉型,這就帶來一個開放、跨越組織邊界的全新命題。在這里,既有全新的系統依賴性,又有新形式的攻擊手段,這讓信息安全暴露出巨大的軟肋。因此,推進數字化的每一小步,同時也需要更強大的網絡安全做支撐。很多公司不愿意充分發掘大數據,就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無法保護所生成數據的安全性。在德國,2015至2016年間,有超過1/3的公司遭遇過網絡犯罪的干擾。更重要的是,很多企業根本無法察覺到自己受到了網絡犯罪侵害,或是因為害怕因網絡數據受到侵害而損害聲譽不敢向官方機構報告。而中小企業受限于技術和資金問題,數據泄露的可能性就更大,且一旦泄露將無法補救。網絡不安全還會造成知識產權泄露,這對企業來說更是致命的打擊。60%迄今已知的數據盜竊案和網絡間諜案涉及中小企業,每年的涉案金額高達510億歐元。在數字化時代,如何保證中小企業的數據安全,如何建立穩定有效的防火墻,如何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這些問題也限制了中小企業決策者步入數字化時代的步伐。
為解決這一難題,在過去的兩年,包括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在內的12家研究機構,一直致力于開發他們所謂的“工業數據空間(Industrial Data Space)”解決方案,即一種基于標準通信接口、實現安全數據共享的虛擬架構。其主要特點是數據主權,它允許用戶通過決定誰有權訪問以及識別出于什么目的訪問,來對其專有數據的控制進行監控和維護。
該研究項目已獲得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提供的500萬歐元的資助。目前該項目已進入第二階段的研究。在第二階段的研究中,弗勞恩霍夫協會在虛擬的檢測實驗室模擬了各種各樣的攻擊場景,不斷完善信息安全系統以及研發有針對性的安全防御策略。
同時德國也在積極擁抱新技術,解決數據的安全和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從2018年漢諾威工博會的論壇議程中我們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數據專家開始討論區塊鏈技術和“工業4.0”的結合問題。
中小企業4.0能力中心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并不僅僅是簡簡單單的軟硬件升級的過程。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企業的決策者還面臨諸多挑戰,例如標準的挑戰、戰略及商業模式的挑戰,以及工業復雜性的挑戰等。中小企業主對數字化轉型認知的缺乏,也是在當今德國工業升級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為了讓中小企業更好地認識數字化,在“中小企業4.0數字化生產及工作流程”資助項目下,德國目前已在全國各地成立10多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能力中心,旨在讓中小企業主在家門口也能體驗到數字化帶來的技術和經濟潛力。
“中小企業4.0數字化生產及工作流程”促進計劃的目標是:一,讓中小企業認識數字化,包括工業4.0帶來的技術和經濟潛力及挑戰;二,通過演示和試驗的方法,幫助中小企業構思一些滿足需求的、安全可靠的、順應市場的應用方案;三,為已成立的成果轉化機構和信息傳播媒介提供信息和知識。
來自德國韋斯特林(Westerwald)的Munsch是一家專門生產化學塑料泵的中型企業,產品用于輸送各種濃硫酸、鹽酸、硝酸、醋酸、氫氟酸和矸液、有機溶劑、氧化劑等介質或強腐蝕性化學液體,是冶金、鋼鐵、化工、制藥、電鍍、環保等單位輸送含顆粒懸浮物及易結晶的腐蝕液體的理想產品。由于產品的應用領域多種多樣,因此對每個產品的要求也不盡相同,Munsch需要根據不同客戶的要求進行定制化生產。
通過數字化技術,Munsch改善了整個生產流程:以往為了生產單獨的組件,需要人員對機器進行手工編程。雖然只是一個程序化的步驟,但有時候也會出現不可避免的錯誤,從而導致生產錯誤,之后的補救常會耗費企業過多的成本。通過與達姆斯塔特中小企業4.0能力中心的合作,Munsch產品配置器可以直接和生產設備進行互聯。通過產品配置器,可以實現機器編程的完全自動化,生產設備無需像以前一樣需要多余的步驟,便可以自動進行產品的加工。從顧客到生產設備的信息流被打通以后,減少了產品的供應時間。Munsch企業管理者Stefan Munsch總結說:“整個流程的基礎是一個被標準化的信息鏈條,數據沒有斷層,讓我們實現了個性化、無差錯的加工生產。這不僅節約了編程成本,同時也保證了品質量。但最重要的是:Munsch縮短了整個產品時間周期。”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扶助
數字化轉型,無論是對像德國這樣的先進制造業國家,還是工業水平處在不同階段的中國,都有著來自不同層面的巨大挑戰。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中小企業的未來發展,無論對于中國經濟還是德國經濟,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確實,扶持中小企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各方非常精細的扶持策略和政策呵護。在當下中國智能制造的大環境下,筆者能感受到中小企業不斷地被邊緣化,絕大多數的資源和政策都在向大型企業傾斜,中小企業似乎被整體遺忘了。如何有效地落實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和支撐,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上一篇:羅文:推動高科技發展 加快建設制造強國
下一篇:MEMS制造對MEMS產業來說是福是禍?
推薦閱讀
史海拾趣
在電子行業的早期,激光技術剛剛起步,而Diode Laser Concepts公司的創始人——一位激光領域的專家,看到了二極管激光器(Diode Laser)在精密制造和醫療領域的巨大潛力。他帶領團隊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成功研發出高效、穩定的二極管激光器。這一突破性的技術為公司的創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Bergquist Company開始積極拓展全球市場。公司先后在英國、德國、韓國等地設立了辦事機構,并在30多個國家設立了銷售代表處。這些舉措不僅使公司的產品和服務覆蓋了更廣泛的地區,還為公司帶來了更多的商業機會。同時,Bergquist Company還積極尋求與其他企業的合作,通過技術交流和資源共享,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Corex Intervest Inc公司意識到要想在競爭激烈的電子行業中脫穎而出,必須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因此,公司加大了研發投入,引進了一批高端人才,積極研發新型電子產品。經過多年的努力,公司成功開發出了一系列具有創新性和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如智能傳感器、高性能電源模塊等,為公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全球電子市場的不斷擴大,CW Industries也積極拓展其國際業務。公司通過參加各種國際電子展會和交流活動,與全球各地的客戶和合作伙伴建立了廣泛的聯系。這不僅為公司帶來了更多的商機,還使得CW Industries能夠及時了解國際市場的最新動態和技術趨勢。通過這些國際交流活動,CW Industries不斷提升其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AVX公司作為電子元件行業的佼佼者,一直在尋求技術的突破和創新。在EMI濾波器領域,AVX不走尋常路,他們專注于研發高性能的陶瓷EMI濾波器。這種濾波器利用陶瓷材料的特性,能夠在高溫、高頻等惡劣環境下保持穩定的性能。AVX的陶瓷EMI濾波器在市場上獨樹一幟,深受汽車、航空航天等行業的青睞。
Advanced Power Solutions公司非常重視人才培養和企業文化建設。公司注重員工的職業發展和培訓,為員工提供了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和學習機會。同時,公司還倡導開放、創新的企業文化,鼓勵員工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議。這種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吸引了大量優秀人才的加入,也為公司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以上五個故事框架僅用于說明Advanced Power Solutions公司可能的發展路徑和成就,并不代表公司的實際歷史。在實際撰寫時,需要根據公司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