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市場乃至更大的移動出行市場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曾占據強勢地位的傳統整車廠商稍不留神就會掉隊,這絕非危言聳聽!代表汽車產業風向標的國際車展近年來已不滿足于向公眾展示各類炫酷車型,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等前沿技術趨勢,成了汽車市場的主角。的確,隨著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經濟等新趨勢的相互融合,汽車的傳統概念正發生巨大變化。那么,2019年十大熱點技術又是如何“顛覆”行業的,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又將產生哪些影響?
無線充電,能否成為充電樁的好搭檔?
在提升續航里程、縮短充電時間、優化行駛能耗和布局充電設施等方面,各大車企、供應商及政府機構都在極力推進技術發展,并探尋更佳的解決方案。不過,從便利性、成本和使用習慣等層面,如今我們仍然無法將傳統燃油車與純電動汽車畫上“等號”。于是乎,純電汽車無線充電技術應運而生。得益于將相關配套設備能夠“鋪設”在地面,且不存在外露連接組件(譬如充電槍),因而無線充電技術在空間利用和可靠性均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目前,寶馬將成為首家在國內推出“無線充電”技術的車企,但該技術的應用普及度仍相當有限,特別是在家用車領域。簡言之,汽車無線充電目前象征意義仍大于實用意義。以海外版寶馬530e iPerformance車型為例,其可用的無線充電裝置功率僅為3.2kW,更加接近于“慢充樁”,這個性能用于PHEV車型還能接受,對純電動車型有太大的局限性。好在個別車企已開始推動高功率無線充電技術的研發,比如沃爾沃對Momentum Dynamics公司進行投資,并計劃將高功率感應充電技術應用于商用電動汽車等領域。
中置安全氣囊,將提升汽車的安全性?
汽車上的安全配置分為主動和被動配置,主動安全配置就是在發生碰撞之前便開始工作介入的配置;而撞擊之后發揮作用的則是被動安全配置。主動安全配置更傾向于同行車電腦搭配使用的輔助提示軟件系統,被動安全配置則多數都是物理性實體裝置,比如安全氣囊就是典型的被動安全配置。安全氣囊自1953年被發明以來,已經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目前的安全氣囊多見于方向盤正氣囊,側氣簾等,但今年中置安全氣囊卻意外走紅;它的出現是為了給乘客帶來更好的安全保護。
日前,韓國現代汽車發布了一種全新的中置側方安全氣囊,它將進一步提升車輛的安全性。這個安全氣囊的作用是分隔駕駛員與坐在前排座椅的乘客;這個全新的中置側方安全氣囊可以防止事故發生時司機與前排乘客的頭部相撞,從而降低司機與乘客頭部受傷的風險。當然,中置安全氣囊并不能做到全方位保護乘員安全,也并不是為了取代此前的安全配置;而是為了有效地與主副駕駛座氣囊/氣簾以及安全帶等相輔相成,構建出更加復雜的乘員約束系統。
800V逆變器,增加電動車續航里程
現有純電動汽車大多采用400V電氣系統;為了增加行駛里程,需要額外并聯電池,這樣做能增加電池容量,但也使充電時間延長。通過800V系統,可以使電池在短時間內完成充電,也可以為大容量電池快速充電;在有效提升功率密度的同時,大幅增加續航里程。為了打造全新高壓系統,日立公司重新設計逆變器絕緣結構,開發緊湊型雙面冷卻電源模塊,并搭載新型高壓絕緣散熱安裝技術。與上一代逆變器相比,該解決方案能夠支持兩倍的電壓。
日立汽車系統有限公司(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開始量產800V高壓高輸出兼容型EV逆變器,有效提升電動汽車續航里程,讓電動汽車跑長途不再是夢。同時,采用該逆變器,可以優化汽車加速性能,縮短充電時間。與上一代逆變器相比,該解決方案能夠支持兩倍的電壓,達到800V;功率密度高達94.3kVA/L,是以前的2.7倍。另外,日立開發新型功率半導體封裝技術,以支持高壓系統。
實現自動駕駛?線控轉向技術是核心
此前我們已經說過了很多關于自動駕駛相關的一些技術和概念,但多數都是圍繞著智能駕駛方面所展開討論的,一直有一個概念并未提及——線控轉向技術。如果發動機和變速箱是傳統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那線控轉向技術或許會成為未來智能汽車急需掌握的一項核心技術。簡單來說,線控轉向就是把依靠轉向管柱連接轉向機構來實現轉向的傳統方式,轉換成為通過傳感器檢測方向盤角度信號,并通過電腦控制伺服電機來實現驅動轉向的轉向系統。所以全球各大供應商早在數年前就投入巨資進行研發,布局了SBW相關的產品。
各大OEM在概念車上使用線控轉向系統的其實很多,比如奔馳概的F400 Carving、寶馬的BMW Z22和雪鐵龍C_Crosser概念車等,但實實在在用在量產車上的,英菲尼迪Q50是目前為止唯一的一個車型,,從吃螃蟹這一點的創新精神和勇氣來說,必須得到掌聲和敬佩。但也由于這項技術在汽車上的應用實在太新,雖然英菲尼迪以及轉向系統供應商KYB前后花了十多年時間進行設計與驗證,但是不幸的是在上市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線控轉向系統就因為缺陷而不得不大量召回,從這個角度講,Q50又成為了一個先烈。
C-V2X技術,讓汽車有了“朋友圈”
自動駕駛是目前汽車產業乃至整個科技行業中話題最多的技術之一,不出意外,自動駕駛技術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但美好的前景下也依然有著現實的困難,而C-V2X技術就是其中之一。C-V2X全稱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該技術采用LTE實現道路使用者間的通信。C-V2X主要包含V2V、V2I、V2N以及V2P。簡單來說,通過C-V2X技術,汽車也將形成自己的“朋友圈”。
放眼全球,C-V2X獲得了良好發展勢頭。2017 CES期間,奧迪、愛立信、高通、Inc.、SWARCO Traffic Systems和凱澤斯勞滕大學共同成立“連接未來萬物的網聯汽車”(ConVeX)聯盟。在今年,高通、5GAA、寶馬集團、福特汽車公司、標致雪鐵龍集團、Savari和INC.開展了歐洲首個摩托車、汽車和路側基礎設施間的C-V2X直接通信互操作性現場演示。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2019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World New Energy Vehicle Congress)上,華為發布的5G+C-V2X車載通信技術,被評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創新技術。
汽車渝評
回顧 2019 年涌現的上述創新型汽車技術,有些技術已經進入量產階段,有些技術則還需要更多的測試和檢驗。但這些技術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為人們日常出行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的出行選擇。那么,以上汽車“黑科技”哪一項是你最關注?
上一篇:智能網聯作為一項顛覆性的技術 正在不斷重塑整個汽車產業的生態
下一篇:車載OS的智能汽車入口之戰
推薦閱讀
史海拾趣

- 西門子 NX 新增 AI 助手等多項功能
- 貿澤即日起開售適用于數據中心和網絡應用的 全新TE Connectivity QSFP 112G SMT連接器
- ABB推出三大全新機器人系列,強化中國機器人市場領導地位
- 新思科技關于美國解除近期對華出口限制的聲明
- Wolfspeed 1700 V MOSFET 技術,助力重塑輔助電源系統的耐用性和成本
- 英飛凌大中華區 2025 生態創新峰會,究竟探討了哪些創新與生態合作?
- Microchip攜手Nippon Chemi-Con和NetVision 打造日本汽車市場首個ASA-ML攝像頭開發生態系統
- 美國微芯科技公司宣布史蒂夫·桑吉將繼續擔任首席執行官兼總裁
- 用于電動汽車供電網絡(PDN)的高壓母線轉換器 48 V電源模塊
- 臺積電計劃兩年后停止氮化鎵晶圓生產,納微轉投力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