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企業利潤最好的分配方式是投資,尤其是投資那些未來會很有前景的業務。
亞馬遜的成長之路就是投資之路,從線上書店到全品類電商,從云服務到AI,亞馬遜總是敢為人先地布局那些鮮有人看好的業務。但“神奇”的是,事情的走向總會證明亞馬遜的前沿投資是合理的。
從2017年開始,亞馬遜加大了在醫療領域的布局,包括投資癌癥檢測公司Grail、收購全食超市獲得藥品零售點、組建醫療科技團隊1492、與巴菲特成立醫療合資非盈利公司、收購在線藥房Pillpack……
在企業里,大家常問“為什么?”,這是個好問題。但是,同樣重要的問題是“為什么不?”——亞馬遜創始人 杰夫·貝佐斯
對一個骨子里寫滿擴張基因的公司來說,與其問亞馬遜為什么要進入醫療行業,不如問亞馬遜為什么不進入醫療行業。
在本篇文章中,你將看到:
1.亞馬遜簡史:穩守主業與有序的多元化;
2.亞馬遜醫療業務布局梳理:步步為營的計劃;
3.亞馬遜醫療布局優劣勢分析:品牌、會員、資金、技術;
4.亞馬遜醫療版圖大猜想:從供應鏈管理切入的提質控費;
亞馬遜簡史:穩守主業與有序的多元化
“亞馬遜從第一天起就是一家科技公司,只不過剛好從事了零售”——亞馬遜CTO,Werner Vogels
亞馬遜由杰夫·貝佐斯創辦于1994年7月,開始名叫Cadabra,后來改為亞馬遜。公司注冊在美國特拉華州,原因是該地稅收較其他地區更加便宜。
1995年7月,Amazon.com上線,公司最早的業務是在網絡上銷售書籍,出售的第一本書是侯世達的《流體的概念和創意類比:計算機模型的基本機制的思路》。10月份,亞馬遜公司開始面向公眾提供服務。在最初的兩個月中,其商品銷往了美國所有50個州以及其他45個國家,每周的銷售額達到2萬美元。
1997年,亞馬遜在納斯達克證券市場公開募股,其第一份商業計劃非常與眾不同:它并不急切地期望在四到五年內實現大的盈利。這種“緩慢”的增長引起了許多股東的抱怨,他們認為這家企業的業績增長不夠迅速,無法使他們的投資提供合理的回報,甚至無法令公司在競爭中存活。
然而當互聯網泡沫于21世紀初爆發后,亞馬遜公司并沒有像大量的電子商務公司那樣倒下,而一直生存了下來,并最終成為互聯網零售業的巨頭。2001年的第四季度,亞馬遜首次實現了盈利:財報顯示當季營收超過10億美元,凈利約500萬。這或證明了貝佐斯非傳統的商業模式獲得了成功。
目前亞馬遜的主要產品及服務有:
在線零售業務——全品類電商,以及西雅圖、貝爾維尤、柯克蘭等地區的生鮮電商;
線下零售業務——亞馬遜花140億美元收購了一家綠色食品連鎖超市,美國健康食品超市Whole Foods,它有400多家門店;
消費電子產品——Kindle、平板電腦;
媒體出版業務——亞馬遜音樂、視頻、IMDB網站;
軟件技術服務——AWS云服務、AI、語音技術等。
2017年亞馬遜銷量在美國網絡零售額比例為34%,2027年比重將達到53%,這同時也意味著,亞馬遜銷售在美國整體零售額中的占比2017年為4%,2027將達到12%。亞馬遜2017年營收為1779億美元,在財富500強美國公司中排名第26。
2017年美國電商公司市場占比情況
資料來源,方正證券
亞馬遜股價走勢
資料來源:方正證券
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資料顯示,美國網絡零售2018年預計為4450億美元,預計2027年美國在線零售額將突破1萬億美元。美國電子商務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網絡購物占美國零售總額的12%,網絡購物銷量占全美線下與線下總銷售的比例會越來越大。
亞馬遜醫療業務布局梳理:步步為營的計劃
醫療行業對亞馬遜的吸引從其一開始建立就存在,最早在1999年到2000年,亞馬遜就向Drugstore.com進行了投資,計劃將其電子商務業務擴展到藥店領域。但最終因為中間商、監管機構等原因,它的雄心壯志戛然而止。
到2017年左右,亞馬遜重啟了其在醫療業務上的雄心。
亞馬遜醫療布局時間線
概括而言,亞馬遜目前在醫療領域的布局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網上藥店、醫療用品批發業務、醫療科技服務。
網上藥店
亞馬遜以10億美元收購網上藥店PillPack之后,在醫藥分銷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通過這次收購,亞馬遜可以為50個州的居民進行藥品供應。PillPack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用藥需求對藥品進行分包裝和分發,這非常契合亞馬遜的理念。此外,PillPack的處方藥管理平臺pharmacyOS與亞馬遜的訂單管理和履單服務很類似。
根據美國《藥物供應鏈安全法案(DSCSA)》的規定,到2023年,藥品供應鏈中的每一個實體都必須成為可互操作跟蹤系統的一部分,每一個獨立的單元(比如一個藥瓶)都必須從頭到尾能被追蹤到。
亞馬遜已經申請了批發藥房許可證。結合從PillPack收購中獲得的許可證,它只需要一個制造許可證就可以完成從端到端運輸藥物。這將使亞馬遜能夠直接處理來自制造商的產品,并在必要時重新貼標簽或將其分成不同的單元。UPS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制造許可證,似乎已經能夠完成整個環節。
醫療用品批發業務
相較于其他動作而言,B2B業務很容易被大家忽視,因為參與決策的是一小部分人,也不具備話題性,尤其是在醫療采購方面,長期是以合同供應和政府指定的方式進行。但沒有爭議的是,亞馬遜正在進入醫療用品的B2B采購業務。
亞馬遜的B2B采購主要服務三類客戶:政府、教育、醫療服務。目前其醫療B2B業務由Chris Holt帶領(頭銜是Leader, Global Healthcare),Holt是位老將,本科是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的工商管理(1985-1989),畢業后去了Emery Worldwide做全球航線的后勤管理,1998年再回學校,在麻省理工進修物流管理。加入亞馬遜之前,Holt在UPS、Tiger Medical Group和Cardinal Health工作過。
亞馬遜B2B醫療采購提供從手術用品到醫療日常用品的數萬種商品,在使用流程上需要注冊與個人賬號不同的企業賬號,驗證身份與需求,目前在全美50個州能提供醫療用品采購服務。目前亞馬遜還不能提供醫療冷鏈服務,相關業務基礎正在建設之中。
醫療科技服務
亞馬遜推出的Echo是一款帶有視頻功能的聲控揚聲器,非常適合用于監控,尤其是在家里。Alexa應用平臺擁有來自Mayo Clinic和Libertana等機構的輕量級醫療應用程序,可以回答醫療問題、在緊急情況下發送警報,并幫助用戶與護理人員溝通。
亞馬遜可以處理HIPAA合規和語音技術的后端流程,同時通過Alexa和Echo為企業提供平臺和分銷渠道。Alexa正在全國各地的醫院進行試驗,包括Northwell、Mass General和Boston 's Children 's Hospital。
然而,由于Alexa還不符合HIPAA標準,該軟件完成的任務通常僅限于非可識別的用途,例如外科醫生的檢查清單、患者的疾病和藥物信息以及醫院信息。如果Alexa符合HIPAA標準,使用范圍可以得到進一步擴展。
亞馬遜在2018年11月27日公布了Amazon Comprehend Medical產品,該產品使用機器學習模型來準確、快速地識別醫療信息,如醫療條件和藥物,并確定它們之間的關系,例如藥物劑量和強度。使用者可以通過簡單的API調用訪問產品,無需機器學習專業知識,無需編寫復雜規則,也無需培訓模型。主要面向的是醫院客戶,降低醫療文件處理成本,快速準確地從醫療記錄中提取信息。
Amazon Comprehend Medical工作流程
圖源:AWS官網
亞馬遜已經為現有的醫療保健公司提供了幾種AWS解決方案,尤其是在安全和合規方面。AWS重點關注的是基因組學,它對支付者、提供商、研究人員等相關者越來越重要。由于測序成本的下降以及臨床環境中篩查和使用的增加(例如腫瘤分析),對分析這些數據集的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了。
亞馬遜醫療布局優劣勢分析:品牌、會員、資金、技術
我們將從四個緯度分析亞馬遜醫療布局的優劣勢。
品牌:★★★★★
亞馬遜以其良好的客戶體驗在全球都享有良好的口碑,如果亞馬遜進入醫療健康領域,這會為其加分。
會員:★★★★
Prime會員是公司的核心,公司持續通過增加會員福利提升會員的粘性。2018年亞馬遜首次披露了會員注冊人數已超過1億人,公司在6月將會員費從99美元漲到119美元,但7月PrimeDay會員訂閱仍實現歷史最快增長。2017年收購的Wholefood也已加入到Prime會員計劃,顯示了協同效應。
資金:★★★☆
分析認為,2018年是亞馬遜收入利潤釋放的一年,近幾年收入同比加速增長,利潤率達到歷史新高,并持續釋放。
亞馬遜2004-2017年營收數據
資料來源:Statista,單位:10億美元
廣告業務增長很快,對盈利有很大的貢獻。根據第三方數據顯示,亞馬遜目前在美國在線廣告市場份額排在第三位,緊隨google和FB之后,預計是2018年行業內增長最快的公司。與傳統的兩大數字廣告巨頭相比,亞馬遜也有著自己的優勢,按照亞馬遜現在的交易規模、客戶數量、點擊次數、眼球數、視頻新內容以及整體生態圈的規模,亞馬遜的廣告潛力巨大,變現還處于早期,市場預計2022年亞馬遜廣告收入能做到200億美元。
作為一家全球領先的上市公司,亞馬遜如果下決心要投資一項新業務,資金不會成為它的困難。但是,今時不同往日,投資者對一個成熟公司的寬容度正在降低,如果亞馬遜要說服投資者在一個全新的領域投入大量資金,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兒。
技術:★★★
亞馬遜2005年開始布局云業務,過去幾年中AWS云服務的市場份額占據著絕對的優勢。研究機構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數據顯示,亞馬遜云服務占云基礎設施市場的33%,微軟占比為13%,谷歌占比6%,亞馬遜的市場占比超過了微軟、IBM、谷歌的總和,但需要關注,競爭對手的云業務增速也非常快,追趕很快。
戰略性產品Alexa也在持續增加新的技能,與更多的品牌商合作接入更多產品線。目前,Alexa平臺開發了超過4.5萬種技能,超過2500多個品牌,1.3萬件的智能家居設備被消費者使用。亞馬遜的智能設備Echo等產品已將AI融入到了家庭生活,并于Prime打通,形成智能家居的生態閉環。
當然,這些技術都不是醫療領域的技術,對于亞馬遜來說,醫療領域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無論是制藥公司、器械公司、醫療保險還是醫藥零售,都不同于線上零售業務,亞馬遜需要重新學習,并找到專業的人來操盤。
亞馬遜醫療版圖大猜想:從供應鏈管理切入的提質控費
亞馬遜之所以能夠“顛覆”或者說是重塑零售行業,關鍵詞是提質和控費,在非電商時代,零售商品價格很不透明,交易過程冗長,造成價格成倍的上漲。電商直接、點對點的方式讓消費者得到了實惠,不僅有效降低了價格,在新技術改造之下,傳統零售也有了更好的服務意識。
亞馬遜還通過自建物流的方式讓在線零售擁有了全新模式,這給了線上零售幾乎等同于顯現的消費體驗。在“線上線下結合”方面,亞馬遜通過自建Amazon GO商店以及收購Whole foods超市,獲得了更穩定的線下入口,保持了服務的一致性。
亞馬遜的強處在于供應鏈管理能力,無論是書籍還是3C產品,亞馬遜都能精準地對需求和供應進行分配,既服務賣家也服務于買家。
與零售行業相比,醫療產業鏈更加復雜,而且有時候并非需求和供給的二元關系。
醫療產業鏈
資料來源:方正證券
對于亞馬遜而言,現在擺在面前的機會是重構藥品、醫療器械等產品的供應鏈。從邏輯上講,下一步應該是完善PillPack的網上藥房,以實現當日配藥。亞馬遜可以通過在Whole Foods建立一個零售藥店和/或銷售點來實現這一目標,或者在其業務不那么強大的地區與獨立藥店合作。
一旦亞馬遜建立了針對最終患者的藥物遞送系統,它就可以代替傳統上的藥品福利管理機構(PBM),為支付者提供藥品福利管理。這樣做的好處包括為患者建立一個藥房網絡,代表小型健康計劃和自保雇主對藥品價格進行談判,監測患者服用藥物中的異常情況(如藥物依從性差)等。亞馬遜Prime會員可能會順勢成為亞馬遜PBM業務的會員。
與制藥行業一樣,供應鏈目前錯綜復雜,充斥著各種中間商。制造商與分銷商進行交易,而分銷商與代表醫院進行談判的藥品集中采購組織(GPO)進行交易,以降低藥品和技術的成本(盡管有時醫院會直接進行談判)。
其他一些可能的方向還包括:
利用智能家居技術,推動家庭護理
亞馬遜智能音箱可能成為醫療服務的一個入口(目前已經有一些這樣的案例),例如為老人、小孩提供家居護理與安全警報;與其他醫療硬件產品結合,實時監測用戶健康狀況等。
建立線下實體診所
亞馬遜可以在Whole Foods商店內測試和調整診所的概念,然后在醫療保險/醫療補助受益人更多的地區建立其他診所。對亞馬遜來說,在Whole Foods設立診所是一種快捷的方式。
快捷診所是美國零售藥店經營主們近期最喜歡的業務,CVS health和沃博聯WBA都在旗下近千家門店提供建議診所,不僅能夠為患者提供方便,也能有效降低醫療成本。這種模式幾乎是多贏的,藥店增加了人流、解決了專業服務問題,而保險機構獲得了實惠。
進入醫療保險領域
美國雇主需要為員工購買醫療保險,對很多企業來說,日漸升高的醫療支出已經成為企業沉重的負擔。保險的本質是一種金融服務,把分散的不確定性變成大致的概率,既然亞馬遜已經和地球上最會投資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合作,保險業務也在規劃之中。
強化醫療科技投入
云大物移智區塊鏈等新技術正在醫療健康行業嶄露頭角,亞馬遜有一定的業務基礎,可以追加布局。
亞馬遜最終有可能會打造一個覆蓋醫療服務、醫療供應鏈、醫療保險、醫療科技、患者管理及健康管理為一體的服務模式,這不僅會讓自身的醫療成本降低,也會惠及更多企業和個人。
如果亞馬遜的例子不好理解,看看國內阿里健康的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樣本:從醫藥電商業務切入,推出“醫藥新零售”;然后逐漸深入到醫療的核心場景——醫院,打通掛號、咨詢、診療、用藥等環節,并提供人工智能輔診導診軟件和技術服務。兩家電商和互聯網巨頭在醫療布局上的時間、邏輯、節奏都高度一致。
對于改變醫療領域,亞馬遜具有極大優勢,因為這一領域的中間商以賺取利潤為主要目的。盡管還存在各種障礙,包括市場領導者、既定流程以及買家對新玩家的普遍擔心,但亞馬遜進軍醫療領域將會改變當前整個體系,或者迫使現有玩家變得更具競爭力。這即是模式上的創新,也是資本的勝利。
上一篇:六點關于醫學人工智能的思考深度剖析盤點
下一篇:人體可視化改變未來醫療 專訪國際數字醫學會主席張紹祥
推薦閱讀
史海拾趣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增長,DSMI Electronics SA公司開始尋求與國際知名品牌的合作。通過與多家國際大公司的合作,DSMI不僅提升了自身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還擴大了市場份額。特別是在嵌入式系統領域,DSMI的產品得到了廣泛應用,成為了行業內的重要供應商之一。
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Cofan Usa Inc公司意識到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為了確保產品質量和交貨期的穩定性,公司開始優化供應鏈管理流程,與優質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并引入先進的供應鏈管理系統。這些舉措有效提升了公司的運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作為一家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啟攀微電子(CHIPHOM)始終關注環境保護和社會公益事業。公司積極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采用環保材料和節能技術生產產品。同時,公司還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捐款捐物支持災區重建、資助貧困學生等。通過踐行社會責任,啟攀微電子(CHIPHOM)不僅提升了企業的社會形象,也為社會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
以上5個故事僅代表啟攀微電子(CHIPHOM)在電子行業中發展起來的一些可能情景和方面,實際情況可能有所不同。如需更多準確信息,請查閱相關官方資料或聯系公司相關人員。
在公司發展初期,Compound Photonics曾專注于一款微投顯示模組的研發。然而,這個項目并未如預期般順利,最終宣告失敗。面對挫折,公司并沒有放棄,而是迅速調整戰略,轉向LCoS方向。這一決策不僅讓公司避免了進一步的損失,還為其在LCoS領域的發展打開了新的大門。
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消費者對環保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巨盛電子(Chesen)積極響應環保號召,將環保理念融入產品設計和生產過程中。公司采用環保材料、優化生產工藝、加強廢棄物處理等措施,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同時,公司還積極開展環保宣傳活動,提高了消費者對環保產品的認識和接受度。這些舉措不僅塑造了巨盛電子的環保品牌形象,還為企業贏得了更多消費者的支持。
為了進一步拓展北美市場,APEM在1991年收購了位于美國波士頓的American Switch Corp.,并成立了子公司APEM COMPONENTS Inc.。這一收購使APEM得以在北美市場建立穩固的地位,為其全球擴張提供了有力支持。
I2C 總線8 位遠程I-O 擴展口芯片PCF8574 的原理 PCF8574 是PHILIPS 公司推出的一款帶I2C 總線,具有CMOS 電路可使大多數MCU 實現遠程I/O 口擴展該器件包含一個8 位準雙向口和一個I2C 總線接口PCF8574 電流消耗很低且口輸出鎖存具有大電流驅動能力可直接驅動LED 它還帶有一條中斷接線INT 可與MCU 的 ...… 查看全部問答∨ |
|
單端口網卡的零拷貝我已經實現了,就是網卡將數據包DMA到ring中,我現在的疑問是多端口網卡 的幾個端口將收到的數據包是傳到一個ring呢,還是多個ring,如果是一個ring,程序就不用改了哈哈。 我用的是Intel EXPI 9404 千兆光纖網口。驅動e1000e, ...… 查看全部問答∨ |
|
我用的重載Paint方法,雖然實現了樣式控制,但是一改變當前行樣式就沒了,不知道為什么?急需幫忙!謝謝了先. 下面是我實現的代碼: public void dataGrid1_Paint(object sender, PaintEventArgs e) &nbs ...… 查看全部問答∨ |
做的一個保護器,用的430單片機和SIM300模塊,利用手機短信控制現場設備,現在的問題是加回復函數后即執行一條指令返回一條確認消息,奇怪的是燒寫完程序第一條指令可以執行,但后面的不執行,但如果人工復位后后面收到的指令也可以執行,注:未加 ...… 查看全部問答∨ |
首先從TI的官方網站 下載 halcogen 軟件 下載地址如下 http://www.ti.com.cn/tool/cn/halcogen halcogen 軟件安裝步驟 如下 非常簡單 雙擊 halcogen 安裝圖標 出現下圖畫面 點擊 ...… 查看全部問答∨ |
本帖最后由 lb8820265 于 2020-11-29 14:38 編輯 先上視頻: 藍牙平衡玩具小車,具有的功能有:手機APP虛擬遙感控制模式,自動行走避障模式,碰撞自動后退,倒下自動停止,預警模式,跳舞模式,說話 ...… 查看全部問答∨ |
- 馬斯克旗下 Neuralink 公司國際首站,在阿布扎比啟動腦機接口試驗
- 27國技術集結上海!2025 Medtec 將成全球醫械供應商"入亞黃金通道"
- 艾邁斯歐司朗攜手杉木SHANMU打造高精準家庭AI醫療機器人,賦能更精準、智能的健康管理
- MiR 發布最新電子書,揭示AMR 革新醫院物流全流程
- 我國科學家成功研制腦機接口柔性微電極植入機器人 CyberSense
- 全球首臺環形 CT 直線加速器在滬正式開機,系我國自主研發
- 中國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已在多項生物醫藥領域應用
- 生命的證明 快速發展的健身、健康和保健的生物傳感器
- 2025Medtec預登記全面啟動 全鏈創新技術引爆國產替代及出海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