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關系到未來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的“合作”。
上周,一則簡短而“有力”的消息傳來,ARM中國合資公司已于4月底正式運營,中方投資者占股51%,ARM占股49%,這家新公司將接管ARM在國內的所有業務。考慮到上個月國內因為某興事件才全國沸騰了一番,此時開始正式運營,可謂一個“完美時機”。
那么究竟全球半導體“隱形巨頭”ARM為什么會接受中資注入、成立合資公司?這件事對于中國的半導體行業來說又意味如何?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聊聊。
合資的6個實際情況
此前流出的ARM中國集資PPT
??
1、“中資”注入確有其事
ARM中國分公司,之前為ARM英國母公司獨資,通過“中資注入”,已經變為合資公司。雙方持股比例為:中方 51%、ARM 49%。
此前流出的ARM中國集資PPT
2、ARM中國和ARM母公司的新關系?
ARM最關鍵的相關專利,均集中在ARM母公司手上,被注資的ARM中國分公司沒有直接擁有這些專利的所有權。據作者了解,ARM中國原有的高層都是華人,而且都服務很長時間,團隊相對穩定,估計注資將不會影響ARM中國的實際運營。
但之后與中國相關的所有業務,將由ARM中國來開展,中國合資公司將“自負盈虧”。
另據虎嗅從知情人士了解到的情況,未來ARM中國方面研發的技術產權將留在合資公司。
ARM中國官網
3、新ARM中國的公司目標
只要打開ARM中國的新首頁,你就會看到這樣兩段話:
安謀科技(中國)有限公司依托ARM世界領先的生態系統資源與技術優勢,立足本土創新與中國合作伙伴共同成長, 安謀科技(中國)有限公司致力于成為中國集成電路核心知識產權開發與服務平臺,支持并推動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高速發展。
作為ARM公司在中國IP業務的總部,安謀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將向總部設在中國的合作伙伴開展集成電路知識產權(IP)的授權與技術服務;并結合中國市場需求自主研發基于ARM技術的IP與標準,賦能中國智能科技創新。
ARM中國官網招聘信息
4、ARM中國已經正式開啟招聘
ARM中國的新網站已經添加了官方的社會招聘入口,并且是應屆、實習、社會三大渠道同時招聘。其中規格最高的社會招聘,一口氣列出了37個職位,涵蓋了CPU、GPU、IoT、AI、軟件等多個方向。
5、并非“ARM mini China”
在之前的諸多報道中,有一個“ARM mini China”的代號被經常提起,甚至有媒體稱它為新公司的名稱,但這些說法都是不對的。
虎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的真實情況是:“‘ARM mini China’(ARM獨立的小中國分公司)肯定不對,只是曾經提過‘China mini ARM’(中國的小ARM)。”
6、無論合資是否成功,ARM都對中國市場“勢在必得”
“中資注入”并非ARM進軍中國的“起點”,ARM已經在中國做了一系列部署,合資只是順水推舟的一件事。
說完6個必須了解的情況,我們再來詳細說下ARM早已啟動的“中國野心”,以及這一事件的意義。
ARM“中國布局”早已啟動??
雖然ARM在中國相當低調,但ARM在中國的很多“動作”,實際上都能在公開資料中找到。
以此次將被注資的ARM中國主體為例,其正式名稱為“安謀科技(中國)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安謀中國’)”,2017年9月更名之前叫“安謀電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不過目前其各種工商注冊信息中,“中資注入”的事實暫時還沒有體現,股東方面依舊是ARM母公司:ARM Limited。
除了名字加入“中國”之外,ARM在中國的“布局”還包括另外3個方向,包括孵化器、投資管理平臺和產業基金。
??ARM中國目前的孵化器生態相關企業信息,來自天眼查
孵化器方面,牽頭的公司是“北京安創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北京安創’)”,北京安創通過投資的方式在上海、深圳、南京、重慶、合肥建立了另外5家“安創空間”子公司。而在北京安創中實際扮演大股東身份,同時還是另外5家“安創空間”實際控制人的楊宇欣,目前是中科創達的員工,再之前的職位實際上是ARM亞太區移動計算市場經理,負責亞太區相應的推廣工作。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整個孵化器的覆蓋動作從2015年下半年已經開始,隨后在2016、2017年被持續推進。相應的“安創孵化成長營”活動早在2016年中就開展過,出現在這個營當中的國內創業公司也包括了深鑒科技、Perception、西井科技等一批明星。
ARM中國現在的投資平臺相關企業信息,來自天眼查
然后是投資平臺,核心的公司是“深圳安創科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其同時是另外4家公司(深圳安創股權投資、寧波安創成長、寧波安創供應、寧波安謀投資)的法人代表,這4家公司中最早的成立于2016年中,有兩家在2017年9月同時成立、最后一家在2018年3月成立。
??去年厚安創新基金成立之后,深圳市委書記許勤曾會見日本軟銀社長孫正義
最后是基金,早在2017年初,科技部官網就官宣了一支名為“厚安創新”的基金的建立,其中投資方除了ARM,還有中投公司、絲路基金、新加坡淡馬錫、深圳深業集團、厚樸投資,另據媒體報道,該基金的規模為8億美金。
鑒于這些動作從2015年開始就已經開始進行,而且整體進展在此次合資之前已經趨于完善,可以看出ARM早就對中國市場“有所圖謀”。
當然,仔細看的話,還是能看到一些與此次合資相關的“蛛絲馬跡”,假如我們用2018年畫一條分界線,上文提到的這一堆公司中,只有2條公開信息更新:
安謀中國在今年1月份備案了一個全新的網址“armchina.com”。另,ARM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并沒有給國家設立專門網頁的“傳統”。(目前該網站已經開始向社會招聘)
ARM在國內的3家投資平臺公司,深圳安創股權投資、寧波安創成長、寧波安創供應,今年3、4月都進行了注冊資本變更,變更之后注冊資本綜合達到16.1億元。大概率與中資注入相關。
從ARM中國的一系列中國化時間來看,這次合資時間并不是由某興時間刺激所導致,而更應該是ARM和中國之間一個既定的計劃。
依靠商業和生態驅動的ARM
??目前ARM全球生態中的主要合作企業
ARM在全球半導體行業中影響巨大,這一定程度上與ARM屬于RISC(精簡指令集)架構路線相關。RISC與英特爾主導的x86為代表的CISC(復雜指令集)架構路線相比,天生就比較高效。(目前經過多年的發展,RISC路線的指令集也得到了不斷的擴充,極限性能也有所提升)
另外一個ARM被很多人所熟知的是它的IP(知識產權)銷售商業模式——ARM只做芯片設計,和設計授權這一件事。
一般來說,芯片行業擁有非常多細分的環節,這些環節又會對應非常多的公司。其中極少數公司(最好的例子還是英特爾)選擇將盡可能多的環節掌握在手中,從芯片的設計、到芯片的制造、再到芯片的銷售(但英特爾在芯片之外還是參與了非常多半導體的生態系統,甚至一手打造了PC的生態系統)。剩余大多數都傾向于選擇其中一個、或者數個環節,爭取在這些小環節中獲得自己的優勢和話語權。
此前流出的ARM中國集資PPT
而ARM瞄準的,就是處理器的設計環節,更準確地說,是ARM自家“Advanced RISC Machine(高級精簡指令集機器)”架構的設計工作。這些設計工作最后轉化為芯片源代碼。ARM可根據用戶的需求、能力向他們分別出售處理器指令集架構授權,或某個處理器IP的源代碼和微架構設計的知識產權使用權。用戶可以根據ARM架構授權規范自己設計處理器,也可以在ARM提供的處理器IP基礎上添加其他外設IP以及自己設計的IP,再經過仿真綜合布局布線等工作,最后送到晶圓廠將這些芯片生產出來。
這一套體系有幾個關鍵的優點:
ARM不負責最終的產品制作和銷售,風險較小;
ARM靈活的授權模式增加了廠商的靈活度,變相降低了廠商進入生態的門檻;
ARM只需要專心推進指令集、微架構相關的核心技術;
ARM的授權機制,保證了整體生態的秩序,維護了軟硬件生態的良好兼容。
也正是上面這一系列優點,讓ARM在一眾RISC架構路線的指令集架構中脫穎而出,并且以一個極小的體量數次在細分市場中戰勝了英特爾這樣的巨人。
另外還有一點值得特別提一下,雖然2016年7月ARM已經被日本軟銀集團收購,但事實上這并不是ARM第一次收到收購要約,早在2010年,蘋果就曾表示要以85億美元的價格進行收購,只不過最終ARM董事會選擇了拒絕,理由也很簡單:
蘋果自己有生產ARM處理器,蘋果收購的理由就是要消滅競爭對手,而ARM不希望這樣子的事情發生。
正如一位半導體業內人士給虎嗅做出的說明:你就把ARM想成一次眾籌,這些生產和使用處理器的廠商就是給錢的,而ARM籌到了這些錢就去研究下一代更強的技術和產品,然后再去收廠商們下一輪的錢。
在這種模式下,驅動整個ARM體系不斷往前的,不再是一個廠家,也不是一項技術,而是一整個生態,以及背后的商業價值。重視商業價值的力量,這也是ARM會推進這次合資的一個重要原因。
國內現有的半導體生態狀況
在中國半導體技術的發展歷史上,“獨立自主”這4個字被強調過無數次,最終憑借中國人的勤奮,實際上還是拿出了不少“可圈可點”的產品,其中有兩個系列是既造了芯片,同時又在努力打造生態的:一個是中科院計算所的龍芯、一個是江南計算所的申威。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兩個系列的芯片的指令集并非“無中生有”,其中龍芯采用的由MIPS指令集自我改進出來的LoongISA指令集、申威采用的是DEC Alpha指令集。前者最終還是向MIPS購買了指令集的授權,后者的指令集專利其實已經過期。
在整體半導體產業相對落后的情況下,龍芯和申威還是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龍芯持續迭代,雖然沒能進入消費市場,但也上了北斗衛星。申威最新的旗艦則被直接拿來打造成了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并且因為其架構和設計方面的優勢,還在很多環節擊敗了國外英特爾等巨頭構建的超級計算機。
可惜的是,這些“突破性”的產物并沒有辦法憑借一己之力打造生態系統。以龍芯為例,其最早曾和微軟合作,提供過微軟最精簡的Windows CE的支持,而后又轉向Linux的生態圈。在2016年底其最新的“龍芯3A3000”處理器發布之時,龍芯CPU首席科學家胡偉武曾在文章描述了這顆芯片的主要用途:“以政府辦公為代表的事務處理”。
而更加專用化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則要好上不少,畢竟能用到超級計算機的應用場景,也就不怎么在乎再為這個應用開發、改進一款軟件了。但反過來說,申威處理器也的確不怎么可能被應用到消費級市場當中去。
公允地說,不論是龍芯,還是申威,雖然硬件方面已經有所進展,但在軟件生態上,都存在不小的“坑”。這種結果其實也不難找原因,一邊是做完硬件做軟件的工程師,一邊是全球性生態、到處都是程序猿。
此前流出的ARM中國集資PPT
回望處理器架構中“兩大巨頭”x86和ARM,他們的成功都相當“復雜”:要有‘Wintel’、“AA”這樣親密的軟件端戰友、要能夠吸引足夠多的開發者、要能夠不斷隨時間提升硬件水平,最終這些因素會形成一個生態。生態的優劣將直接決定一款產品、甚至是一家公司的生死。
另外一個關鍵是時間,還是以x86和ARM為例,x86起步于上世紀70年代,不僅是計算機浪潮最早的參與者之一,同時也參與了最早的處理器生態建設。ARM的崛起也很“順理成章”,當年CISC架構路線處理器不斷發展,但同時也暴露出來能效比不高、無法小型化的問題,眾多的移動端設備急需ARM來解渴。
相比之下,中國目前的半導體體系,甚至是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很難遇到并且把握住這樣的機會。
“中國ARM”的真實意義?
此前流出的ARM中國集資PPT
羨慕但是又不只是想跟隨——這估計是中國半導體科研人對于外國“Wintel”、“AA”這種比較完善體系看法的最好概括,正如龍芯CPU首席科學家胡偉武自己寫的那樣:“當‘馬仔’,是難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
說是不安全感也行,說是希望核心技術想要獨立自主也行,這種情緒實際上對ARM來說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因為ARM想要的,并不僅僅是中國的市場。——更重要的是,ARM想要在中國成為主流半導體處理器架構,并讓中國成為ARM全球的下一個生態支撐點。
事實上,2017年底的行業會議上,鄰國印度就將RISC-V指令集定為了“國家指令集”。前者是一款開源的指令集,因為“不收知識產權費用”的優點也吸引了不少公司參與。
“國家指令集”這個做法也有深意:集中珍貴的半導體人才,集中攻殼一種指令集下的處理器研發,雖然不同項目容易構成直接競爭,但對于上層生態來說,吸引力就大了不少。不過截至目前,印度方面還沒有太大的進展傳出,一定程度上與RISC-V指令集開源但同時難度較高有關。
這個時候我們再反過來看目前中國的狀況,不僅沒有主導性的指令集架構,而且大家都想要發展“自主”的處理器技術。但限于半導體廠商的技術保密和軟件生態的薄弱,中國一直無法進入生態良性循環。相反ARM所采用的是知識產權授權模式,所以國內客戶跟國外用戶一樣,只要給錢就能拿到芯片的源代碼,只要有能力就可以拿架構授權自主開發處理器。
于是乎,中方給ARM中國注資就變成了一個最優的變通方案:ARM依舊擁有現有處理器知識產權的所有權,ARM中國合資公司排他性擁有ARM在中國的市場,同時合資公司將開發自主的ARM兼容處理器和其他IP,并擁有其產權。
不同于過去的一些合資只是賣現有甚至是過時的技術,或者在其他地方沒有市場的產品,ARM中國合資公司開創了面向未來的合資新模式。
隨之涌向ARM的,將會是一大批世界最勤奮的半導體工程師,以及全面、國家牽頭的資金支持。當然,ARM最想看到的還是國內ARM應用遍地開花,甚至是國內貢獻出更多有利于ARM發展的新核心技術。
此前流出的ARM中國集資PPT(給出了一堆假設條件,ARM中國2021年將上市)
而對于中國來說,這個方案的好處也非常明顯——將中國半導體市場的紅利,從全部流向國外,轉為一部分留在國內。
這不僅僅是錢的事,還包括人才培養、半導體生態建設等多個方面。例如,目前ARM中國的新網站已經添加了官方的社會招聘入口,并且是應屆、實習、社會三大渠道同時招聘。其中規格最高的社會招聘,一口氣列出了37個職位,涵蓋了CPU、GPU、IoT、軟件等。
“招聘并且使用本地人才”應該也是中資注入的一個附屬條件,因為數量不算太多,這一批崗位的主要目的是負責國內具體項目和客戶的對接工作,當然也有可能進行一定的專利技術研發,他們將近距離觀察到ARM的技術儲備和經營方式,絕對算一次非常寶貴的學習機會。
在有學習先進技術的機會時,的確應該有必要把民族情緒控制一下。
寫在最后:誰都不能沒有中國
在整體中美經貿、技術大對抗的大環境下,ARM能夠和中國達成這樣的合作,是極具里程碑意義的。
事實上,半導體領域正在有越來越多的行業巨頭“跑步沖刺”進中國,以前一陣子一眾臺灣半導體制造業公司進駐南京為例:臺積電帶來了16nm制程的12英寸晶圓廠、欣銓帶來了成熟的半導體測試封裝技術、ASML直接進駐南京提供光刻機全方位服務等等。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趨勢?原因很簡單:這些公司都害怕錯過中國。
在持續“超速發展”的半導體行業中,搶奪市場與技術一樣重要,尤其還是在摩爾定律持續逼近、半導體巨頭之間互相滲透、跨界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候。
這也算是中興事件之后,商業驅動的半導體業給出的一份答案——盡管先進技術有禁令,但是面對同時擁有市場和發展決心的中國,沒有哪家科技公司能視而不見。
以“ARM中國”作為第一例成果的中國半導體“突圍戰”,才剛剛拉開序幕。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本文由 李賡 授權 虎嗅網 發表,并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并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43734.html
上一篇:臺媒稱因應中興禁令 臺半導體須有戰略
下一篇:高通難獲恩智浦股東支持 再度延長收購要約期限
推薦閱讀
史海拾趣
福聲科技(FUET)的初創可以追溯到幾年前,當時電子產業正蓬勃發展,對高質量電聲元器件的需求日益增長。公司創始人憑借在電聲領域的深厚積累,決定成立一家專注于電聲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初期,福聲科技聚焦于貼片式無源蜂鳴器、高分貝報警器等產品,憑借其高性價比和穩定的性能,迅速在家電、移動通訊設備等領域獲得市場認可,為公司的后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HTC Korea(前身為TAEJIN Technology Co., Ltd.)成立于2000年,最初以Linear IC產品的研發及生產為主,逐步在通信、消費類及PC等應用領域穩步發展。然而,公司的真正突破發生在2006年,這一年HTC決定從OEM代工廠轉型為自主品牌制造商。這一轉型并非易事,面臨著合作伙伴轉變為競爭對手的風險,導致股價一度暴跌。但HTC堅持下來,推出了HTC Touch和HTC Diamond等經典機型,成功吸引了市場的關注,股價逐漸回升,最終奠定了其在手機市場的重要地位。
隨著技術實力的增強,ETA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開始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他們參加了多個國際電子展會,與世界各地的潛在客戶建立了聯系。同時,公司還加強了與國內外大型電子企業的合作,為其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這些舉措極大地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為公司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市場不斷拓展的同時,ETA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非常注重產品質量管理。他們引入了國際先進的質量管理體系,并嚴格執行每一項質量控制標準。公司還設立了專門的質量檢測部門,對每一批出廠的產品進行嚴格把關。這種對質量的極致追求,贏得了客戶的廣泛認可和信賴。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APDI意識到數字化轉型對于提升公司運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性。公司開始引入先進的生產管理系統和數據分析工具,實現了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同時,APDI還加強了與客戶的在線互動和定制化服務,提升了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數字化轉型使APDI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了領先地位。
這些故事是基于電子行業的一般趨勢和可能的公司發展路徑虛構的,旨在展示一個假設公司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可能經歷。它們并不代表任何真實公司的歷史或情況。
以水為動力的汽車,真實還是謊言?歡迎網友積極討論! 據英國路透社東京6月13日報道,日本Genepax公司上周四在大阪發布其最新研發的車型,這種車僅需要1公升水即可以80公里時速跑一小時,而且這里的水并不必須是純凈水。只要不斷加水,這輛車就可 ...… 查看全部問答∨ |
|
勞動法并不能保護你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現在隨著法律的完善,特別是隨著勞動合同法的修訂等,勞動法會保護我們,但是不要對勞動法抱有幻想,它并不能保護我們。因為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公司的人事部或外部的人 ...… 查看全部問答∨ |
|
剛剛學寫DS2438的程序,單片機用的是51,按照DS2438的規格書上所說讀溫度的時序出現以下結果,煩請有了解這個的片子的指點指點!!!謝謝 [img=http://photo.163.com/photo/skybj4/?u=skybj4#m=2&ai=37812245&pi=5826621714&p=1[/img] ...… 查看全部問答∨ |
我安裝完Platform Builder 5.0后,用揚創UTU2440-F-V4.5_090725\\2440套餐T70B配套WINCE5.0_DM9000\\WINCE5.0_Proj目錄下的YC2440-2.pbxml編譯得到的NK文件。但是把NK燒寫到ARM板后發現WINCE不能運行先前的EXE文件了。把同一個EXE文件放到其它的ARM ...… 查看全部問答∨ |
我做了一個NDIS驅動,相配合使一個Co-installer ,可是出現,驅動注冊的時候我寫的Co-installer 沒有被調用,但在注冊表里已經有了關于Co-installer 的注冊項,哪位大俠幫幫忙給解答一下。… 查看全部問答∨ |
linux下用read()函數讀取串口數據,讀出來的用%c輸出,有時正確,有時是亂碼,波特率沒有問題,請問會是什么原因呢?可能會出現比特錯位的現象嗎? 比如把 0x30 0x30 0x30 0x30 0x30 ( 0011000000110000001100000011 ...… 查看全部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