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充電十年磨一劍,商機爆發時刻終于來臨。 全球智能型手機市占率最高的兩大廠商三星(Samsung)與蘋果(Apple)相繼在自家手機內導入無線充電技術,推動更多手機、穿戴裝置與其他終端裝置內建無線充電應用,就連無線充電相關基礎建設的導入潮也開始蔓延全球, 未來消費者有望在沒有攜帶充電器的情況下,實現隨走隨充的愿景。
2017年接近尾聲時刻,蘋果一連推出iPhone8、iPhone8 Plus、iPhoneX三款手機,同時支持快充與無線充電,為智能型手機產業投入一顆震撼彈, 隨即更宣布收購主要開發模塊化的無線充電系統PowerbyProxi,一系列動作皆為看好無線充電產業發展前景,也讓原本觀望看待無線充電的相關供應鏈,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布局無線充電領域。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預估,至2017年底,全球無線充電接收裝置出貨量可達到3.25億臺,較2016年增長近40%。 銜接著這股無線充電風潮,Wyless執行長林哲逸(圖1)預估,2020年,將會有高達10億支手機內建無線充電技術,除了蘋果與三星之外,包含Vivo、華為、OPPO等手機大廠也接連宣布,未來新一代手機將全部導入無線充電功能 ,其使用族群與無線充電的產量將日益蓬勃起來。
林哲逸認為,無線充電產業將有爆發性的成長,無論是手機、餐飲業或飯店業,皆大量推動無線充電的技術。 目前無線充電發射器在各國布建狀況,可看到在美國已有3萬個無線充電據點,其次包含中國大陸、日本、臺灣和香港等地,皆可看到無線充電基礎建設的痕跡,而主要的布建地點大多為麥當勞、星巴克等知名品牌的地區。
林哲逸談到,臺灣一年丟棄的線材約700萬條,而將這些線材處理后,對于人體或大環境來說,都會造成一定的污染。 基于此,為有效達到環保的效果,臺灣政府致力于推動無線充電服務,目前在各大餐廳、咖啡廳、捷運站、機場、公交車站、超商、商務旅館或飯店等場所,都可看到無線充電的足跡。
磁感應/磁共振/遠場 無線充電三大技術
以技術層面來看,無線充電的設計模式可分為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磁感應(Magnetic Induction)和遠場(Far Field)三種設計方法。 目前市面上叫為廣泛采用的技術為磁感應,為WPC聯盟的Qi無線充電標準,主要推動的半導體廠商為德州儀器(TI)、TDK與恩智浦(NXP)等。 另一方面,磁共振為AirFuel所積極推動的技術,前身為A4WP和PMA兩大技術陣營結盟而成,背后主力廠商為英特爾(Intel)、高通(Qualcomm)與聯發科等。
Far Field的無線充電技術主要透過射頻(RF)傳輸電力,發射器配置(Transmitter Configuration)采天線數組(Antenna Array)模式,無論是接收器或發射器的成本都比磁共振和磁感應的技術高昂 ,但可以提供低電量、大范圍的無線充電傳輸,主要推動廠商為Energous、Powercast和Ossia。
鴻騰精密研發經理丘宏偉(圖2)談到,無論是采用哪一種無線充電技術,皆有優勢與劣勢之分。 WPC主要采用In-band方式進行通訊,其通訊訊號是夾帶在電源(Power)上面,可節省成本,但此種做法會造成天線不穩定,影響通訊質量的穩定度。 反之,AirFuel和Far Field采用2.4GHz頻段,透過藍牙技術進行通訊,訊號相對穩定許多。
凌通科技項目經理莊珰旭(圖3)表示,近年來通用規格的關系,WPC所主推的Qi標準態度與規格較為開放,使得WPC市場導入速度較快。 同時,感應式技術頻率是100~205KHz,在此范圍內Q值都能接收到能量,故該技術組件選用門坎較磁共振技術來得低,但其劣勢在于線圈與線圈位置需精準對位,且自由度較低。
丘宏偉指出,在無線充電設計中,傳送端(Tx)與接收端(Rx)之間傳輸的自由度、溫度是產品設計時的一大挑戰。 磁共振的發熱體在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之上,因此線圈本身溫度較低,而磁感應技術的發熱主要在線圈上面,為了降低裝置過熱導致電池爆炸的疑慮發生,手機發行量最大的兩大廠商蘋果與三星, 都將自家無線充電手機的最高接收功率設定為7.5W。
丘宏偉強調,熱要如何牽引,會影響終端產品設計方向。 以WPC標準來看,TX與RX線圈距離為5mm,在充電過程,熱量從TX端向上傳送,加上RX本身也會發,導致RX端的手機溫度難以散去。 不僅如此,手機設計要求外型美觀、精簡成本,故手機商會希望在不加散熱片、不破壞機身外表(在手機殼上開洞)的狀況下導入無線充電技術,使得無現充電設計難上加難。
雖然每一種無線充電技術都有各自的優劣勢之分,但以設計原理的本質來看,是否磁共振的效率一定比磁感應技術差呢? 丘宏偉認為,假設兩種技術都是最佳條件下,包含功率、接收器大小都在最好的狀況下,兩者之間的效率理論上差距將非常微小。
無線充電設計五大瓶頸
在各大廠商爭相卡位進入無線充電市場時,其芯片與線圈設計挑戰不容忽視。 高創科技營銷部經理王世偉(圖4)表示,無線充電實務設計上常見瓶頸來自五大因素,包含線圈距離、對位、線圈大小、厚度與溫度等問題。
高創科技營銷部經理王世偉表示,線圈距離、對位、線圈大小、厚度與溫度是無線充電設計時常見的瓶頸。
線圈距離
當所有參數完全相同時,線圈距離確實是效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并非愈近愈好。 實際上RX端軟磁(Ferrite)接近TX線圈時,會引起TX線圈感值上升,這個現象導致諧振頻率偏移,進而造成充電效率會反轉下降;基于此,須要改變接收線圈的架構。 王世偉提到,該公司改變天線時的主要項目會從外型、線圈材料及集膚深度、線圈匝數及匝間距離、Ferrite μ值及厚度與外圍順磁材料及逆磁材料的相對位置等部分著手,以提高接收線圈Vp-p,同時降低RX系統的起動電壓。
對位
常見對位方式有三種,包含機構、磁吸與感測等方式,但現有對位方式皆有其缺點。 利用機構者,無法在平面物體上對位;利用磁吸者,會影響其他組件(如MEMS、Hold Sensor),或造成效率降低(如馬達、磁場);利用感測組件者,原有產品需要額外組件(如光敏電阻),或材質受到限制。 王世偉建議,可將LC共振結合Ferrite對線圈造成感值變化的特性使其具備對位提示之功能。
線圈大小
兩個線圈間的互感量和線圈的面積成正比,所以提高線圈的面積,可以有效提高互感的磁通量,進而提高感應電動勢。 高創在線圈面積差距大的個案中常利用提升感值來改善效率,便是基于法拉第感應電動勢公(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唯為了維持Rdc的一致性必需增加導體的截面積。
厚度
當Ferrite達到飽和時,導磁率會快速下降,深度飽和時導磁率接近空氣。 而經實務發現,在μ不變的前提下,提高彈性導磁率(μ'),降低粘性導磁率(μ")可以提高效率,然而在現有制程技術中,濕式燒結法難以突破。 基于此,干式燒結是暫時的必要之法,透過此方法,可以輕易達到μ>1000,但是現有制程有難以降低厚度(必需研磨)、燒結后曲翹(變型)以及研磨及運送過程易碎(良率不佳)等缺點。
溫度
由于電路上的限制,必需保持一定的R值(高頻中的電組成分),加上銅線本身的長度及截面積會產生電阻,磁材也有鐵損,在實務中線圈組常會有溫度產生。
上一篇:EUV量產帶動接單暢旺 ASML銷售創記錄
下一篇:聯發科李宗霖:推Sensio智能健康方案,看好健康監測商機
推薦閱讀
史海拾趣
隨著電子產品的不斷小型化和集成化,兆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技術挑戰。然而,他們并沒有退縮,反而加大了研發投入。經過無數次試驗和改進,兆欣成功開發出全自動薄型功率電感,這一產品在市場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同時,他們還針對USB3.0的市場趨勢,預計導入相關對應產品,為公司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著電子產品的不斷小型化和集成化,兆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技術挑戰。然而,他們并沒有退縮,反而加大了研發投入。經過無數次試驗和改進,兆欣成功開發出全自動薄型功率電感,這一產品在市場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同時,他們還針對USB3.0的市場趨勢,預計導入相關對應產品,為公司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Dynachip Corp公司成立于21世紀初,最初是由幾位在半導體領域有深厚背景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共同創立的。他們在大學實驗室里共同研發出了一種新型的芯片技術,這種技術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和更低的能耗。憑借這一創新技術,Dynachip Corp公司正式成立,并開始了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轉化過程。他們積極與投資者接洽,籌集資金,并建立了生產線,將這一技術轉化為實際產品。
Dynachip Corp公司成立于21世紀初,最初是由幾位在半導體領域有深厚背景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共同創立的。他們在大學實驗室里共同研發出了一種新型的芯片技術,這種技術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和更低的能耗。憑借這一創新技術,Dynachip Corp公司正式成立,并開始了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轉化過程。他們積極與投資者接洽,籌集資金,并建立了生產線,將這一技術轉化為實際產品。
隨著公司產品的不斷成熟和市場認可度的提高,EXCELSEMI開始積極拓展市場。公司通過參加國際展會、舉辦技術研討會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并積極尋求與全球知名企業的戰略合作。這些合作不僅為公司帶來了更多的業務機會,還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技術實力和品牌影響力。
EXCELSEMI公司深知技術創新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公司始終保持對研發的重視和投入。公司不僅設立了專門的研發中心,還引進了一批高素質的研發人才。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EXCELSEMI在半導體領域取得了多項專利和技術成果,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UPS逆變器的重復控制器參數的仿真分析 摘要:介紹了重復控制器的基本原理,詳述了重復控制器中一個關鍵參數對系統穩態誤差和收斂速度的影響,總結設計該參數的兩個方法。通過仿真分析,解釋該參數的不同選擇方案引起系統穩態精度不同的原因,提出了 ...… 查看全部問答∨ |
|
我現在使用的廣嵌的GEC2440開發板。可是沒有資料是關于這塊開發板建立ADS工程文件的。我的困惑是:究竟要添加哪些頭文件呢?還是ADS中的debug setting中的各項設置又是怎樣的?這些設置針對不同的開發板有區別嗎? 希望好心人為我這個菜鳥解答一下 ...… 查看全部問答∨ |
|
各位大蝦,高抬貴手,幫我看看下面的問題。 我用PB4.2定制一個實驗箱上的操作系統,用的BSP也是實驗箱光盤中自帶的,沒有進行任何修改。 可是當我添加“S32410 USB Host Device(OHCI)”特性時,在OS Desi ...… 查看全部問答∨ |
主題:團隊擴張,網羅各路人才 團隊再次面臨擴張,我面臨招聘的壓力還是很大的,公司目前是還不夠正規,但是一直向上發展,團隊氣氛還是相當的好,寬松而愉悅,這里的人員流動還是比較小的,我對這個一直比較滿意。 公司的向心力是什么,也許一百 ...… 查看全部問答∨ |
歡迎大家進入。。。 群號:79938129 現在招人。喜歡研究內核,匯編,C、C++的 有能力解決一些編程時出現的問題的。 喜歡交更多相同愛好的朋友的 。。都可以來加入。。 … 查看全部問答∨ |
使用Platform Builder 5.0創建platfrom的問題 好久沒有來eeworld了,重新回到CE的陣營中,做手機。 現有一個問題:使用PB定制platform時,在第三步是否可以同時選擇兩個BSP,如果現時選擇Emulator和ARMV41? 這樣做,可以只定制一次platform,然后生成兩個SDK:一個用于Emulator、一個用于開發 ...… 查看全部問答∨ |
易電源試用四 測試總結 前段時間工作比較忙,沒有顧得上試用,馬上試用要結束了緊急抽調了兩天時間來做測試,終于趕到活動結束前基本做完了測試,總的感覺歸納為幾點: 一、易電源確實屬于創新型的產品之一,目前來說很多方面已經領先凌特了,集 ...… 查看全部問答∨ |
- 消息稱美國 FTC 對軟銀收購 Arm 服務器處理器廠商 Ampere 案展開深度調查
- 消息稱英特爾 CEO 陳立武考慮放棄向新外部客戶推銷 Intel 18A (-P) 工藝
- 三星晶圓代工舉行 SAFE 論壇 2025 首爾場:聚焦挽回客戶,引入 SF2P+ 工藝
- DigiKey 慶祝 B 站賬號粉絲突破 10 萬,贈送驚喜禮包
- ASML研發新一代Hyper NA EUV光刻機:5nm單次曝光
- Bourns 推出鋼基厚膜產品線,提供支持高能應用的先進性能
- 安富利:30載深耕中國市場,長期主義構筑可持續發展護城河
- ASML 技術高級副總裁:已攜手蔡司啟動 5nm 分辨率 Hyper NA 光刻機開發
- 瑞薩電子放緩增長預期,200 億美元營收目標延后五年至 203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