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生態系統(Business Ecosystem)一詞對于大家來說并不陌生,畢竟今年,所有半導體廠商都在宣傳自己在商業生態系統中所做的貢獻。
那么,究竟什么是商業生態系統呢?在美國學者詹姆士?穆爾(James F.Moore)1996年出版的《競爭的衰亡》的一書中,作者提出了“商業生態系統”這一全新的概念,打破了傳統的以行業劃分為前提的競爭戰略理論的限制,力求“共同進化”。
所謂的商業生態系統,就是由組織和個人所組成的經濟聯合體,其成員包括核心企業、消費者、市場中介、供應商、風險承擔者等,在一定程度上還包括競爭者,這些成員之間構成了價值鏈,不同的鏈之間相互交織形成了價值網,物質、能量和信息等通過價值網在聯合體成員間流動和循環。不過,與自然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不同的是,價值鏈上各環節之間不是吃與被吃的關系,而是價值或利益交換的關系,也就是說,他們更象是共生關系,多個共生關系形成了商業生態系統的價值網。
而今,隨著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在半導體業界,生態系統的雛形已基本確立。
究其原因,實際還是信息產業發展的最基本原因:由于面對當今靈活多變的市場環境,客戶的需求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們需要的是最全面的解決方案,而同時還要面對著復雜的器件,客戶已不可能從最初的產品原型出發了解結構,再通過調試及制版,最終進行整機系統的構建,研發周期及研發精力上都不符合要求,因此廠商需要通過解決方案的方式,推廣自己的產品。
而即便是最強的半導體廠商,也無法獨自承擔一切方案的研發,畢竟在每個細分領域中,他們都不是專家,無法提供最具效率及品質的技術服務。因此半導體廠商逐漸吸納第三方公司及客戶加入到體系中,幫助進行產品的推廣、深入及商討下一代技術的研發,從而實現共贏局面。
對于廠商來說,領導某個商業生態系統,就意味著將擁有超出它所在的公司和組織的邊界之外的所有資源。ARM的偉大就在于此,實際上作為一家IP廠商,ARM原本應當是如何推廣自己的架構,賣給SoC廠商。但ARM的合作伙伴卻遠不止這些:包括硅供應商,培訓,設計支持,軟件以及協會等600多家廠商都是ARM的合作伙伴,一家市值不到40億美元的公司,但卻引領了便攜設備的前景,甚至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Google等公司的戰略發展,可以說,ARM很聰明,充分利用了合作伙伴的資源為其服務。畢竟當Android發布之后,基于ARM架構的處理器會越來越多。
通過商業生態系統的建立,可以使不同行業的企業走到一起,從而增加各自的市場機會。Intel,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半導體公司,借助自身的力量,從數字標牌到醫療電子,從工業控制到視頻監控,從PC市場到消費電子,Intel都有所涉及??陀^上來說,Intel的壟斷只在CPU領域存在,但在其他領域Intel根本沒有了解,但正是商業生態系統的建立,Intel可以聯合前述這些領域的領先廠商,與Intel聯合進軍未來領域。
如果說MTK的Turnkey模式是2008年的商業熱點,那么商業生態系統則是2009年的商業熱點,MTK的模式只能在“山寨”中得以實現,伴隨著更多細分的市場,企業自身的努力將逐步被淡化,只有聯合提供最有效率的支持,成功的概率才會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