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記得什么時候開始,手機攝像頭已經牢牢的走在了多攝道路上一去不回頭。
在目前的手機中,三攝、四攝已經非常常見,甚至可以說三攝成底線,四攝是標配。但除了少數旗艦機型之外,總有一些機型不上潛望鏡頭,但又不愿削減攝像頭數量看起來輸陣。通常的做法是加入一顆不太常用的鏡頭,而這顆不太實用的攝像頭,就是我們常說的‘湊數鏡頭’。
‘湊數攝像頭’可能是糖也可能是砒霜
從最近的實際情況來看,其實這種非必要的‘湊數攝像頭’并非一定能為手機增光添彩,也有可能出現‘糖’和‘砒霜’之分。
Redmi K30 Pro 標準版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明顯的正面案例,這款手機根據攝像頭配置分為了兩個版本,標準版采用了一顆比通常手機微距鏡頭放大倍數更高的‘長焦微距頭’,此外還有另一個變焦版本,采用了三倍變焦鏡頭。
從字面意義上來說,變焦版實際上定位要稍高于標準版,相比于微距,長焦方面的應用要更加廣泛一些,三倍光變、五倍光變、混合變焦、潛望式鏡頭等名詞花樣繁多層出不窮,遠比微距攝影要更有噱頭。
但事實上,消費者并非是不喜歡微距鏡頭,而是普通手機上的微距鏡頭放大倍數還不夠大。就像原來兩倍變焦的長焦鏡頭都已改名換姓成人像鏡頭,現在的長焦鏡頭不奔著五倍去似乎就不配擁有姓名,而微距鏡頭的向前發展,同樣開拓了一片新天空。
當微距鏡頭比目前更近一步的時候,普通的微距攝影就變成了微觀攝影,這對于大部分普通用戶來說都是不熟悉的領域,這種陌生帶來了極大的新鮮感,而新鮮感帶來了創作欲,由此形成了一個非常正向的宣傳。
至于反面案例,自然就是最近兩天在微博上打得火熱,一加 8 Pro 的那顆‘秋意’濾光鏡頭。相比起主攝+長焦+超廣角這雷打不動的三兄弟組合來說,這顆秋意鏡頭顯然就是一顆湊數鏡頭,它的作用就是帶來一定的趣味性,并不能覆蓋現下任何主流的拍照場景。本來一顆湊數鏡頭有沒有都無傷大雅,一加更希望能起到一個錦上添花的作用。
但壞就壞在了這個趣味玩法和一個不太文雅的詞——透視,聯系到了一起。透視這個詞本身比較中性,小時候在想超能力的時候,透視能力肯定十有八九是不會放過的。但隨著語言的發展和語境的變化,透視這個詞如今更多的和女性身體出現了一些關聯性,比如透視裝等等。
一加這個鏡頭能和透視扯上關系也比較意外,原理是這顆攝像頭帶有能通過紅外光的濾鏡片,可以捕捉和顯現一些我們肉眼所看不到的紅外光線。運用我們的初中物理知識能知道,波長較長的光線穿透力叫波長較短的光線強,而在可見光的光譜中,紅色這一端較紫色這一段波長更長,所以日常多用紅色告示和燈光來表示警戒,至于波長更強的紅外光,穿透能力就更強了。
因為紅外光的穿透能力較強,所以一些我們在肉眼下無法看透的物體,在紅外光下是能夠穿透看到的。由此被某些人聯想到透視,再聯想到一些侵犯女性身體權益的事情,成了一加這次栽進的大坑。
事實上,盡管紅外光的穿透能力更強,但一加這顆攝像頭能夠接受到的紅外光還是會被絕大部分材質所擋住,能夠明顯透視的只有部分遙控器塑料,Apple TV 的外殼等等,部分材質衣服在物體緊貼的情況下能夠看到看到部分表面紋理。
以正常情況來說,某些人腦子中想象的那種方案是不可能實現的,況且我們現在處于四周都是紅外監控鏡頭的環境,按照部分人想法豈不是形同裸體?但是在如今的微博輿論之下一加可以說有口難辨。實際上長焦鏡頭出現的時候也曾經被以類似的理由拉出來批判過,比如偷怕對面女生宿舍等等,但如今對其認識也日漸正常,并且成為某些產品的標志性功能。
最終一加還是決定在 5 月 22 日推出了一個緊急更新,屏蔽掉了‘秋意’濾光鏡頭功能。
雖然從我個人來說覺得一加很冤,但由此其實也能夠展開一個很好的討論方向,就是現在這種以攝像頭數量驅動的方向有沒有必要,是不是可以說‘方向錯了’。
以我的視角來看,其實目前大眾對攝像頭的認識有點像以前對屏幕的認識,整體非常的簡單樸素,原先我們以屏幕分辨率大小來決定畫質表現,今天我們以攝像頭數量多寡來評判整體拍照能力。
這不是一個好的現象,因為影響拍照性能的因素非常多,從大方向上就能分為物理上的光學性能和算法上的優化能力兩種,更別說每個方向還能各細分出無數的小因素。在‘底大一級壓死人’都已經顯得片面的今天,攝像頭數量這個因素就離科學看法更加遙遠了。
從雙攝到多攝,從湊數到剛需
那手機的多攝像頭方案是怎么走到今天的呢,其實回顧歷史你會發現許多非常有意思的顯現,比如最早的多攝方案其實意義跟我們今天所說的‘湊數鏡頭’十分類似。
三星 SCH-B710 這種老古董就不說了,我們從 iPhone 發布后的智能手機時代開始算。在我印象中,HTC EVO 3D 應該最早采用雙攝方案的智能手機,略晚一點上市的 LG Optimus 3D 同樣也是一款雙攝手機。
從命名上就可以看出,第一批手機采用雙攝方案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拍 3D 照片,通過兩個攝像頭的照片進行合成,呈現出一種可動的 3D 視覺。但總得來說這依舊是嘗鮮玩法,和我們今天說的湊數鏡頭并無不同,只是當時來說并不能算湊數,而是一顆主打趣味的額外鏡頭。
第二代雙攝則是 HTC M8 那一代,HTC M8 在拍照方面的確有不少好想法,但最終產品比較極端,加上迷之發紫的問題,讓這樣一款本來設計和手感都很出色的手機摔得相當慘。但帶來的雙攝虛化方向在今天依舊還在使用。只是單純的景深鏡頭在今天可以說是‘湊數鏡頭’的代表了。
2016 年發布的華為 P9 則再次推進了雙攝玩法的變化,這次采用的是用黑白鏡頭來提升照片質量。但從今天的眼光來看,黑白鏡頭對照片質量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毫無疑問也是‘湊數鏡頭’的代表。
轉折點在 2016 年 9 月蘋果推出的 iPhone 7/7 Plus,其中 iPhone 7 Plus 是蘋果首次采用雙攝設計的手機,和之前那些景深與黑白鏡頭不同,蘋果這顆副攝是一顆 56mm 焦段左右的鏡頭,它的作用除了大大增強兩倍變焦的可用性之外,更大的作用是實現蘋果當年力推的‘人像模式’。
為什么說從這時候開始,副攝或者多攝終于不再是‘湊數’的雞肋了?很簡單,因為它的出現拓寬了手機原先的拍攝場景和題材,模擬出了相機上變焦的感覺。這次顯然是‘方向對了’,那年開始,新機型一律增加一顆長焦頭。
順著同樣的思路,也有廠商嘗試更大的廣角攝影,推出了帶有超廣角副攝的手機,同樣也拓寬了一定的拍攝題材,對于某些風光和特定視角來說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最終,iPhone 11 Pro 系列和其它手機上的超廣角+廣角+長焦的鐵三角組合成了‘剛需鏡頭’的代表,而蘋果也通過強大的算力和設計讓三顆攝像頭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一致性。華為與 OPPO 潛望鏡長焦的出現也再次拓寬了手機的焦段范圍。
這中間也不是沒有廠商在多攝組合的道路上繼續探尋,比如多年前的手機攝影霸主諾基亞就曾推出過 Nokia 9 PureView,采用了后置五攝的配置,希望能靠硬件猛堆照片的寬容度表現,但最終
兜兜轉轉,手機對于拍照上的進化方向終于還是走向了全面模擬相機變焦的路,而這樣組合的三攝也被認為是高端手機的必備底線。至于潛望鏡、微距或者其它花活鏡頭則是‘有更好,沒有也不用強求’的階段。
不過一加的事最終還是教育了廠商,湊數鏡頭終究還是湊數鏡頭,它對于用戶來說并沒有實際的意義,在出現這樣的事情時,路人不會在輿論上幫忙就顯得情理之中了,而 iPhone 即便沒有微距,即便沒有‘秋意鏡頭’,但從變焦體驗和多攝一致性上依舊是所有其它廠商難以望其項背的標桿。這些才是目前手機攝影中更值得花心思的東西。
所以,何必再執著于‘湊數鏡頭’?
上一篇:索尼WH-1000 XM4降噪耳機解密:同時可配對多個設備
下一篇:最后一頁
推薦閱讀
史海拾趣
鴻展光電(GPO)公司的發展故事
故事一:初創與定位
深圳市鴻展光電有限公司(GPO)成立于2009年6月12日,起初便定位于高端顯示技術的研發與生產。公司創始人憑借對電子行業未來趨勢的敏銳洞察,決定專注于玻璃蓋板(CG)、外掛式液晶顯示模組(LCM)、外掛式觸控模組(TP)等產品的研發與生產。在成立初期,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鴻展光電憑借高質量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逐步在行業內站穩腳跟。隨著技術團隊的不斷壯大和產品的持續優化,公司迅速成長為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故事二:技術突破與創新
在發展過程中,鴻展光電始終將技術創新視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公司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設備,致力于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特別是在內嵌式觸控顯示一體化模組(INCELL、ONCELL)以及新一代觸控顯示模組(MiniLED、MicroLED、AMOLED)等領域,鴻展光電取得了多項關鍵性技術突破,并成功將這些技術應用于實際生產中,進一步鞏固了公司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
故事三:市場拓展與品牌建設
隨著產品線的不斷豐富和技術實力的不斷提升,鴻展光電開始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公司通過參加各類行業展會、舉辦技術交流會等方式,不斷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鴻展光電還積極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開發新產品、新技術,實現互利共贏。這些舉措不僅為公司帶來了更多的商業機會,也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市場地位和品牌價值。
故事四:產能擴大與效率提升
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鴻展光電在擴大產能方面進行了不懈努力。公司通過優化生產流程、引進先進生產設備、提升員工技能水平等措施,不斷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同時,公司還加強了供應鏈管理,確保原材料的穩定供應和成品的及時交付。這些舉措不僅有效提升了公司的產能和競爭力,也為公司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故事五: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
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鴻展光電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公司注重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工作,通過采用環保材料和節能技術、加強廢水廢氣處理等措施,降低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消耗。此外,鴻展光電還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和社會活動,為社會做出積極貢獻。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公司的社會形象和聲譽,也為企業的長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GradConn Ltd的創立初期,公司便明確了其專注于電子連接器和同軸電纜組件的市場定位。這一戰略選擇使GradConn能夠迅速在通訊、工業、醫療和汽車等領域建立起穩定的客戶基礎。通過不斷研發創新,GradConn推出了一系列高質量的產品,如板對板連接器、電纜組件連接器以及SIM卡連接器等,滿足了市場對精密、可靠連接解決方案的迫切需求。
隨著國內市場的飽和,BOCA公司開始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公司首先在歐洲和北美設立了分公司,通過本地化運營和營銷策略,成功打開了這些市場。隨后,BOCA又陸續在亞洲、非洲等地區設立了分支機構,形成了全球化的銷售網絡。國際化戰略的實施不僅為BOCA帶來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也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
Dongguan City Niuhang Electronics Co.LTD成立于2012年,當時的中國電子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期。創始人李小芹憑借對半導體技術的深刻理解和市場需求的敏銳洞察,決定專注于二極管、橋式整流器等產品的研發與封裝。公司成立初期,面臨著資金短缺、技術儲備不足等挑戰,但李小芹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帶領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逐步在市場上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2022年,川土微電子的CA-IS3062W產品榮獲了中國IC設計成就獎之“年度最佳隔離器”。這一榮譽的獲得不僅是對川土微電子技術實力的肯定,也進一步提升了公司在行業內的知名度。同時,這也為川土微電子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Elec公司成立于20世紀初,最初只是一家小型電子元件生產商。創始人李明(化名)對電子技術有著深厚的興趣和獨到的見解。在他的帶領下,Elec公司逐步研發出具有競爭力的電阻、電容等基礎元件,并逐漸在市場中嶄露頭角。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Elec公司敏銳地捕捉到半導體技術的潛力,開始投入巨資研發。經過數年的努力,Elec公司成功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半導體芯片,這一突破讓Elec公司在電子行業中聲名鵲起。
DSP處理器與通用處理器的比較 考慮一個數字信號處理的實例,比如有限沖擊響應濾波器(FIR)。用數學語言來說,FIR濾波器是做一系列的點積。取一個輸入量和一個序數向量,在系數和輸入樣本的滑動窗口間作乘法,然后將所有的乘積加起來,形成一個輸出 ...… 查看全部問答∨ |
目錄 第一章 為什么要使用仿真器 第二章 仿真器中使用的技術 第三章 國內仿真器的現狀 第四章 仿真器設計的誤區 第五章 如何挑選通用仿真器 第六章 如何測試通用仿真器 第七章 如何挑選采用HOOKS 技術的仿真器 大家也來談談你的仿真器選 ...… 查看全部問答∨ |
modem驅動問題,基礎有了,如何修改DDk自帶的modem驅動。 學了兩個月的驅動開發,看了好多資料。作了一些簡單的驅動例子(ds作的) 現在我手上有塊PCI modem卡,就是沒有datasheet(網上找了好多沒找到,希望網友能提供個類試的) 知道初始化配置空間,中斷,自旋鎖,I/O映射,DPC,DMA等。。。。(這些 ...… 查看全部問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