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場想跟大家聊的話題,是幾天前的那場震驚全球的“世紀和解”——韓國兩大電池巨頭SK創新與LG新能源結束近3年的訴訟,在瀕臨撕破臉的緊要關頭,拉閘關燈。
沒過多久,和解消息就傳遍全球。
沒人知道,在那小黑屋里達成了什么交易。
反正,一直拒不承認竊取LG絕密資料的SK,認下了高達2萬億韓元(18億美元)的巨額罰款,而死咬著不放的LG也放棄追究權力,相當于是變相出讓福特和大眾的巨額訂單。
社長真的很想知道,是誰的大手如此有力,把跺跺腳都能把韓國半邊天踩塌了的兩大財閥巨頭同時按住。
而兩家“合則兩利”的真正目的,又究竟是什么?
關鍵信息盤絲錯節、卻也欲蓋彌彰,因此要想捋清,就得從事件本身說起。
01.巨頭摩擦,是內卷也是故事
2019年4月,樂金能源(LG集團)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與美國特拉華州地方法院同時提起訴訟,指控SK通過挖走其從事電池業務的76名核心人員,來竊取商業機密,并以此獲取福特與大眾的巨額訂單。
眾所周知,漂亮國除了自由人權的口號外,還有一桿名聲在外的大旗,那就是尊重知識產權。
所以,LG訴訟一旦成立,那SK可就是犯了大忌,自此將再無立錐之地!
但相信各位就是用大腳趾想也知道,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
對于LG,大家應該都有些耳熟,雖然在智能手機市場失利,但憑借當年在中國市場名噪一時的家電廣告,也能在大眾印象上烙下一分半厘。
而許多國人可能并不是很熟悉SK集團,對上LG卻也是一點不怵。
這家創立于1953年的跨國企業,雖然是以紡織業起家,卻在能源、電信、物流、重工上積累了雄厚本錢。不止名列韓國財閥榜第五(前四名分別是三星、現代、LG和大宇),在韓國的綜合實力也就約等于區區的“中石化+中移動+京東+半導體巨頭+中鐵建第N集團+國藥集團”吧。
年輕時候的崔泰源,與妻盧素英(韓國前總統盧泰愚之女)
由此,財閥們的恐怖實力可見一斑。
果然,這么一個證據充足的案子,卻足足審了近一年,想必當中各方壓力肯定不斷,不過好在ITC去年2月份終于宣判:認定SK侵犯LG商業機密屬實。
此時,勝利者立刻開始索賠,LG獅子大開口,張嘴就是兆億韓元。
咱就算是不忽略韓元不值錢的事,這萬萬億個零的數量也叫社長嘆一句“數不勝數”。
然而,SK做了什么?
堅稱“我沒錯”,并且拒付罰金!大佬就是大佬,ITC的判決說否認就否認。
要知道,ITC全稱可是美國二字打頭,有“世界警察”級政府背書的國際貿易委員會,大佬說不鳥就不鳥,還不鳥了整整一年!
沒錯,從2020年2月ITC宣判,到今年2月,足足一年時間,SK都表示“老子沒錯、老子不服、誰也別想從老子兜里拿出一毛錢罰金”。
而一貫橫行霸道的美國,竟然開始了慈母模式,如此寵愛并縱然SK整整一年,還不斷為SK爭取豁免權——4年內,允許SK為福特電動版F-150皮卡繼續供應電池;2年內,可以為大眾供應零部件。
要知道,ITC制裁中國企業的時候,可是眉頭都不眨一下的豪橫呢。
ITC判決中國產發動機是否反傾銷從立案到初審判決,只需15天左右,真是和支持日本核污水排放一樣,老雙標國了呢。
當然,SK像個被寵壞的孩子,拒不認罪!
然而,這次杠桿的另一頭,壓的可是一位重量級選手,LG當然不肯就此退步,畢竟這事關供貨福特與大眾兩大巨頭車企、上百億的生意呢。
此時的ITC,也終于嘗到了韓國政壇多年來被財閥巨頭碾壓的苦。
韓國財閥背后的大佬們合集
于是,今年2月,在ITC焦頭爛額之際,突然有一顆機靈小腦瓜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我們只是一個機構,為什么要背這個鍋,就讓總統頭疼去唄!
于是,ITC采取了這個不知哪位小機靈鬼的意見,正式宣判:禁止有關企業進口SK電池。
這一招,顯然是對SK的釜底抽薪,可能連SK的崔家大佬們都沒想到,美國爸爸竟然有一天不愛它們了,甚至還拿對付中國的禁止進口大棒來對付它!
當然,ITC還是留有余地的:不是爸爸不愛你,是你應該找爺爺。
因為,ITC的這項裁決具有60天的總統審查期——也就是說,這回輪到美國總統近80歲的拜登老爺爺來接這個皮球了。
且不說ITC這招真是有夠不厚道,單就對于拜登來說,參與到韓國財閥內卷的故事里去,就是一場災難。
因為這把火,已經燒到了美國。
02.拜登:睡是財閥噩夢醒,是雄獅低吼
留給拜登的時間,只有短短的60天。
4月11日,這個卡住喉嚨的時間點,簡直是存心想讓老爺爺摔跤。
廢除禁令,且不說LG不會善罷甘休,更是打了自己名下政府機構的臉,畢竟ITC的主席可是歷任總統上任后任免的。
不廢禁令?
SK“逆子冷笑”表示十分傷心,那么……
SK在一份文件中稱:“委員會的命令破壞了SK在佐治亞投資電池生產的經濟可行性,并將可理解地、不可避免地導致公司放棄該項目?!?/blockquote>
SKInnovation公司發言人表示:“公司一直在向專家咨詢,討論將我們的電池業務撤出美國的方式。”這位發言人還補充說:“我們正在評估將美國的電池生產工作轉移到歐洲或是中國的可能性,這將導致我們損失數百億韓元?!?/blockquote>并且在今年1月6日,SK還投資1.6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95億元)收購美國氫能行業巨頭普拉格能源(PlugPower)9.9%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
轉移到中國?不需要社長表示歡迎,SK集團自己也知道這是一筆不錯的買賣。
LG更清楚,自己今年之所以能拿個一舉摘得動力電池裝機量桂冠,與中國南京建廠并供貨特斯拉中國,有著絕大關系。
而一旦SK被逼放棄美國佐治亞州的電池工廠,那么這筆預計50億美元、創造6000就業機會的投資項目,還真有可能花落中國。
這絕對不行!!
佐治亞州參議員RaphaelWarnock與JonOssoff 以此理由瘋狂游說,白宮和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終于坐不住板凳。
然而此時,LG也亮出自己的牌面:
我LG,正與通用汽車在俄亥俄州擴建電池工廠。我LG,還計劃在密歇根州建設新工廠。此外,我LG還宣布了2025年在美國投資45億美元,并招聘1萬名工人以擴大電池產能的計劃。
可能是還嫌熱鬧不夠大,大眾和福特也要摻和一腳。
大眾首席執行官斯科特·基奧(ScottKeogh)表示:“如果ITC的決定不變,可能會降低美國的電池產能,進而推遲向電動汽車的過渡?!?p>
社長給大家翻譯一下:“想搞我電池供貨商?推遲全國電動車普及進度給你看!”
畢竟,拜登前段時間才剛公布了2.25兆美元的大型基建計劃,這當中就包括對電動車政策的激進推崇,并要砸下近2千億、10%的資金在電動車領域。
社長倒是可以理解老爺爺在任何一方面都不想輸給中國的想法,但現在他面對的,可是全球兩大動力電池巨頭,外加國內福特、通用以及大眾三大巨頭施壓。
就是特朗普在位,估計也要發個推特罵罵人。
于是,夾在財閥巨頭們間的政府,被迫開啟了游說官的生活。
據說政府官員與兩家企業與車企的高管,幾乎每天都要舉行會議,美國非營利組織收集到的數據顯示,LG和SK光游說花費就超過了100萬美元。
在這件事上民主黨參議院瘋狂呼吁達成談判、挽救佐治亞州工廠,情到深處估計連拯救美國都要喊出來了。
畢竟在拜登的計劃中,能否為美國接來兩尊財閥集團,不止關系到動力電池一方利益,更關系到整個電動車產業鏈的布局,乃至于搶先中國登陸完全普及電動汽車的新世界。
因為,電動汽車這件背靠數個億萬市場的大宗消費品,即將成為未來世界中心這件事,幾乎已經是板上釘釘。
至于美國,能否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守住“世界霸主的尊嚴”,顯然也要看這張牌的臉色。
而這臥榻之側,卻有雄獅酣睡。
03.久攻之城,立壁彌堅
單就動力電池一門生意來說,逆風翻盤的寧德時代就成為了雄獅睜眼的最好證明。
2020年1-9月,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裝機量為19.2GWh,占全球動力電池總裝機量的23.1%,再居全球第一!
國內電池企業比亞迪、國軒、億緯鋰能也紛紛進入國際車企供應鏈體系,并且在這片“沃土”上憑真本事浴血廝殺。
更不要說紛紛赴美上市成功的國產車新勢力,與國內大量新能源汽車品牌。
這在十幾年前,哪能想見!
相信此時,無論是韓國巨頭LG、SK還是任何一家車企都不能小覷,而當他們對未來充滿野心時,目光自然也會一致起來。
于是,終于迎來了各退一步的“暫時性和解”。
SK愿意認下少量賠償,LG愿意讓出福特、大眾訂單,還聯起手來表示:“將努力幫助韓國和美國的電動車電池行業發展。”
彼時,福特全球商品定價副總裁喬納森·詹寧斯(JonathanJennings)曾測算過:中國目前占全球鋰離子電池產量的73%,而美國僅為12%。
巨頭們的錨點在哪兒,不言而喻。
和解消息一出,韓國總統文在寅便表示:希望兩大財閥在電池產業加快步伐、占據未來市場的機會。拜登也立刻舉手贊同:“這項和解協議是美國工人和美國汽車業的勝利,我們需要一個強大、多元化、有彈性的美國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鏈,這樣才能滿足全球對這些汽車和零部件日益增長的需求,在國內創造高薪就業機會,并為未來打好基礎?!?/blockquote>
這更是美國政策正確的體現,電車這條路,走的沒錯!
同時兩大企業的股票也顯而易見的上漲,SK創新股價周一上漲16.8%,LG化學股價也一度上漲4.1%。
而此時的中國呢?西方媒體丑態百出的造勢新疆棉事件,連前FBI員工都看不慣,抖露出這個蓄謀6年之久的陰謀。
從少數民族、性別歧視等方向,攻擊割裂這個“竟然試圖超過美國”的國家。
日本企業炮制抵制新疆番茄事件
輕工業遭受沖擊的同時,國內的重工業、制造業乃至芯片等高精企業也在遭受同樣的攻擊。
就在昨日,針對A股公司金禾實業生產的安賽蜜,便遭到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337調查事項,然而早在2016年這件事就已經調查不成立、對方甚至早已自動撤訴。
真相如何,社長相信清者自清。
但相信不論是華為、三一重工、還是小米、字節跳動,中國企業即便被翻牌的幾率高到令人發指,也依舊不會認輸。
久遭攻擊之城,壁壘只會日益堅韌,而它打出去的拳頭。
也會越發的疼喲。
上一篇:福特終被特斯拉打醒:凡是過往,皆為包袱
下一篇:恩智浦李廷偉:變革中的汽車產業,因“芯片”重塑
推薦閱讀
史海拾趣
隨著業務的不斷發展,DAICO公司開始拓展全球市場。公司在全球范圍內設立了多個辦事處和生產基地,以便更好地服務客戶。同時,DAICO還積極尋求與全球合作伙伴的合作共贏,共同推動電子行業的發展。通過與合作伙伴的緊密合作,DAICO在技術研發、市場開拓等方面取得了更加顯著的成果。
為了進一步完善全球產業布局,DIOTEC于2007年在印度普納建立了新的生產基地。這座工廠緊鄰印度的“門戶城市”孟買,為DIOTEC在印度市場的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印度工廠的投產,不僅加強了DIOTEC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也進一步鞏固了其在亞洲市場的地位。
隨著觸控技術的興起,Azoteq在2004年增加了第二條產品線,以應對新興的電容式觸摸和接近感應產品市場。這一舉措使得Azoteq能夠緊跟市場趨勢,為客戶提供更多樣化的產品選擇。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Azoteq在這一領域逐漸取得了領先地位。
風華的故事始于1984年,當時廣東肇慶風華電子廠成立,最初業務聚焦于收錄機裝配。一年后,即1985年,國內首條從美國引進的年產1億只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生產線落戶風華,標志著公司正式踏入高新技術產業領域。這一舉措不僅提升了公司的技術實力,也為后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展和技術實力的提升,風華電子廠于1993年實施股份制改革,并更名為廣東風華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證券簡稱風華高科,證券代碼000636),成為電子元器件行業的重要一員。上市不僅為公司籌集了更多資金,也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日前,英飛凌科技公司(Infineon)監事會通過了管理董事會有關公司戰略重組的提案,此舉旨在產生兩個相互獨立而各有專注的公司――邏輯業務公司和內存業務公司。此次戰略重組體現了市場環境和業務流程的變化,意味著英飛凌目標市場的根本轉變。內存 ...… 查看全部問答∨ |
|
0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極大地推動了醫療電子設備的發展,當今醫療電子設備的發展趨勢是高精度、實時性、低功耗和小尺寸,作為醫療電子設備中核心地位的MCU(微處理器)也隨著這一發展趨勢向前不斷衍變著。由早期的8 ...… 查看全部問答∨ |
我使用AlphaBlend實現半透明圖出了如下錯誤: E:\\Test1\\Test1Dlg.cpp(96) : error C2065: \'AlphaBlend\' : undeclared identifier 我已經導入了windows.h \\Coredll.lib. 問: 怎樣解決這些情況? … 查看全部問答∨ |
我們在做一個地鐵項目,需要開發一個網關,需要有10個串口分別進行獨立的數據通訊,打算采用wince嵌入式開發,可是現在芯片好像沒有支持這么多串口的,請問各位高手有什么辦法沒有,考慮過用socket通訊來虛擬串口,不知道可不可行… 查看全部問答∨ |
|
對于C語言,自認為,對于語法已經比較純熟,但是,寫程序這件事情,一直就不只是 語法的事情。在我翻了 C和指針 這一類對于C語言語法的一些高級討論以后(當然,這些書基本都沒看完,有的看了三四分之一,有的看了一小半),我開始漸漸意識到,其實 ...… 查看全部問答∨ |
比如說我將p17和 p16同時設置為開漏模式,p17檢測溫度1 p16檢測溫度2, 需要同步檢測,是不是要先設置p17,轉換在開啟p16在轉換?就是一個一個來? { ADC_DATA = 0; //清除結果 AD ...… 查看全部問答∨ |
- 英飛凌與馬瑞利在2025上海車展展示MEMS激光束掃描技術, 攜手開啟汽車座艙設計新紀元
- AI時代芯片設計將何去何從?破局之道都在Arm這份報告中
- 邁來芯攜硬核產品亮相2025慕展,開啟中國戰略新征程
- 英特爾正式公布Intel 18A、14A路線圖:三大EDA巨頭同時站臺
- 英特爾談 Intel 14A 可能使用 High NA EUV:兩種光刻技術設計規則兼容
- 臺積電美國三座晶圓廠開建:輸出更先進工藝
- 美國又在關稅上讓步 將對進口汽車零部件提供關稅補償
- 英特爾代工:明確重點廣合作,服務客戶鑄信任
- 阿里Qwen3登頂全球開源王座,海光DCU“光速”完成無縫適配
- 破局AI眼鏡空間難題,小型化CIS封裝實現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