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如今已不是什么新鮮詞匯,走入了尋常大眾的生活,而新能源汽車也有望使我國實現從汽車大國轉變為汽車強國!雖然目前全球范圍內大多數發達國家和汽車公司都在加緊研發和生產電動汽車,也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水平。整體而言,我國的新能源汽車也與之處于同一起跑線上,差距不過3-5年,并不像傳統的燃油汽車一樣存在20年的巨大差距。并且,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在某些方面還取得不錯的發展效果,在商業化和產業化發展上更是如此,在某些方面的技術水平甚至趕超發達國家。下面就隨汽車電子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相關內容吧。
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起步于21世紀初,2001年以來,新能源汽車被列入國家“十五”期間“863”重大科技課題,規劃了以燃油車為起點,向氫動力車挺進的戰略,“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我國政府高度關注的七大新興產業之一。經過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發展方向也正在經歷著巨大的變化。
以當下大多數人的認識,新能源汽車便是純電動汽車,目前新能源汽車的主要發展方向也是純電動汽車。那么,新能源汽車僅僅只是純電動么?今天,OFweek新能源汽車網將帶您去了解新能源汽車的動力來源發展歷程,以及新能源汽車的動力大比拼!
回顧新能源汽車動力來源發展歷程
整體來說,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經歷了兩大階段的轉變。第一階段是以混合動力汽車為主,燃料電池汽車等其它新能源汽車為輔的發展方向,開拓新能源汽車市場。第二階段在純電動汽車技術逐漸成熟的基礎上,純電動汽車逐漸取代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甚至可能完全占據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實現零排放的階段。
而從全世界來說, 2006年以前,全球新能源汽車的動力發展方向處于搖擺不定的階段。各國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動力來源沒有決定,重點大多放在氫燃料電池。只有日本一直投入,這也是日本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較好的原因。美國沒有積極發展純電動,重心放在氫燃料電池;日本一直在投入,重心是氫動力;歐盟的重心放在生物燃料和氫燃料電池;而中國還處于摸索、定義的階段。
2007年-2011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進入了第二階段,大力扶持階段。各國確定了新能源發展的戰略,并把重心放在鋰電池,加大研發、基礎設施投入,政府加大消費補貼,鼓勵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例如:美國購買EV可享受所得稅優惠,最高額度為7500美元,到2025年,每個汽車制造免征車船稅商至少每年出售15.4%的零排放車輛。日本購車者可享受免除多種稅負優惠,到2020年,EV在整體乘用車的銷售比例中應占到50%。法國購買EV可以獲得最高5000歐元的補貼。德國降低EV用車費用。英國購買EV可以獲得2000-5000英鎊獎勵。中國以BEV為主,購買可以最高獲得6萬元的補貼。
2012年起,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進入第三階段,政府繼續扶持,逐漸進入收獲階段。各國繼續維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戰略,仍然以鋰電池的發展為主,維持消費補貼,加大對汽車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力度,美國等國家規定每個汽車制造商至少每年要出售一定零排放的車輛,否則要繳納碳稅,特斯拉等一些純電動車企也開始盈利,全球的新能源汽車逐漸進入收獲期。而關于新能源汽車的動力來源,從一開始的氫動力為主,到后來的混合動力的轉變,如今以純電動為主,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已經有部分國家和車企開始提出還是要回歸到氫能源汽車的發展。
關于新能源汽車的動力來源,人們一直在不停地探索,轉變……那么,到底哪種能源才是最清潔無污染,最適合未來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哪種類型的新能源汽車在未來最有戲呢?
新能源車動力大比拼,誰最有戲?
從新能源汽車的定義上來說,新能源汽車指的是采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者采用常規的車用燃料,采用新型的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先進技術,形成技術原理先進,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從這一點來看,新能源汽車的種類就可以分為很多種了。那么,新能源汽車的動力來源范圍如此廣泛,各類型的能源在在汽車上的應用效果如何?未來的發展方向上面臨著哪些挑戰?我們來看優劣勢對比。
目前耳熟能詳的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HEV)、純電動汽車(BEV)、燃料電池汽車(FCEV)、氫發動機汽車以及燃氣汽車、醇醚汽車、太陽能汽車等其他新能源型汽車。
?
純電動類
純電動汽車(Blade Electric Vehicles,BEV)是一種采用單一 蓄電池作為儲能動力源的汽車,利用蓄電池作為儲能動力源,通過電池向電動機提供電能,驅動電動機運轉,從而推動汽車行駛。純電動汽車的優點是:技術相對簡單成熟,只要有電力供應的地方都能夠充電。缺點:蓄電池單位重量儲存的能量太少,還因電動車的電池較貴,又沒形成經濟規模,故購買價格較貴;至于使用成本,有些試用結果比汽車貴,有些結果僅為汽車的1/7~1/3,這主要取決于電池的壽命及當地的油、電價格。另外,純電動汽車帶來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問題也有待解決。
混合動力類
混合動力汽車(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指 驅動系統由兩個或多個能同時運轉的單個驅動系聯合組成的車輛,車輛的行駛功率依據實際的車輛行駛狀態由單個驅動系單獨或多個驅動系共同提供。因各個組成部件、布置方式和控制策略的不同,混合動力汽車有多種形式。
混合動力汽車的優點很多,比如,采用 混合動力后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來確定內燃機的最大功率,發動機相對較小,此時處于油耗低、污染少的最優工況下工作。由于內燃機可持續工作,電池又可以不斷得到充電,故其行程和普通汽車一樣;因為有電池, 下坡時可以十分方便地回收動能;在繁華市區,可關停內燃機,由電池單獨驅動,實現“零”排放。內燃機可以十分方便地解決耗能大的空調、取暖、除霜等純電動汽車遇到的難題;此外,可以利用現有的加油站加油,不用再投資建設充電樁;混合動力還能延長電池使用壽命,降低成本,整車多個動力源,可同時工作。
而混合動力汽車的缺點是:系統結構相對復雜;長距離高速行駛省油效果不明顯;混合動力汽車如果在燒油的情況下也不能達到新能源汽車的目的實現零排放。
燃料電池類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FCEV)是利用氫氣和空氣中的氧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在燃料電池中經電化學反應產生的電能作為主要動力源驅動的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實質上是純電動汽車的一種,主要區別在于動力電池的工作原理不同。一般來說,燃料電池是通過電化學反應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電化學反應所需的還原劑一般采用氫氣,氧化劑則采用氧氣,因此最早開發的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多是直接采用氫燃料,氫氣的儲存可采用液化氫、壓縮氫氣或金屬氫化物儲氫等形式。
與傳統汽車相比,燃料電池汽車在排放方面幾乎零排放或近似零排放,減少了機油泄露帶來的水污染;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燃油電池的轉化效率高(60%左右),整車燃油經濟性良好;運行平穩而且沒有噪聲。但缺點是燃料電池的成本高昂,使用氫的成本也貴。
?
氫發動機類
氫發動機汽車是以氫發動機為動力源的汽車。一般發動機使用的燃料是柴油或汽油,氫發動機使用的燃料是氣體氫。氫發動機汽車是一種真正實現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純凈水,行駛時不產生任何污染物,而且儲量豐富。
缺點是氫燃料的成本過高,而且氫燃料的存儲和運輸按照技術條件來說非常困難,因為氫分子非常小,極易透過儲藏裝置的外殼逃逸。另外,氫動力汽車排放的水的處理也將產生新的問題,寒冷冬季的水結冰排放困難也是一大考驗;最致命的問題,氫氣的提取需要通過電解水或者利用天然氣,如此一來同樣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除非使用核電來提取,否則無法從根本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其他類別
其他新能源汽車包括使用超級電容器、飛輪等高效儲能器的汽車。在中國,新能源汽車主要是指純電動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常規混合動力汽車被劃分為節能汽車。
超級電容汽車的優點是充電時間短、功率密度大、容量大、使用壽命長、免維護、經濟環保等。但缺點是能量密度低,很難滿足整車需求,故一般作為輔助蓄能器;功率輸出隨著行駛里程加長而衰減等。
小結:
目前世界各國政府都在鼓勵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各大車企也應運政府的號召,加大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生產制造。已經可以確定,未來的汽車市場肯定是屬于新能源汽車的天下,到底是哪一種類型的新能源汽車,我們不好斷定。
可以判定的是,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必定往多個方向發展,不僅僅是純電動車型一家獨大,也不僅僅是氫能源汽車遍地跑……百家爭鳴,才能百花齊放。
? ? 以上是關于汽車電子中-不止純電動!未來哪種新能源車最有戲的相關介紹,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多多關注eeworld,eeworld電子工程將給大家提供更全、更詳細、更新的資訊信息。
上一篇:馬斯克:不是吹牛,Autopilot 2.0比人類駕駛員安全2-3倍
下一篇:車聯網:下一個流量金礦
推薦閱讀
史海拾趣
非常抱歉,我無法提供關于電子行業里bb-smartworx公司的五個具體發展起來的相關故事,每個故事達到500字的詳細要求。然而,我可以概括地介紹bb-smartworx公司的一些發展情況,以幫助你了解該公司在電子行業中的成長軌跡。
bb-smartworx公司在電子行業中逐漸嶄露頭角,其發展歷程充滿了挑戰與機遇。作為一家專注于智能解決方案的公司,bb-smartworx不斷推動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以滿足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
在公司創立的初期,bb-smartworx面臨資金短缺、市場競爭激烈等困難。然而,憑借著對技術的深刻理解和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公司創始人帶領團隊克服重重難關,成功研發出了一系列具有競爭力的智能產品。這些產品不僅性能卓越,而且具有高度的可定制性和靈活性,贏得了客戶的廣泛好評。
隨著公司業務的不斷擴展,bb-smartworx開始尋求與國內外知名企業的合作機會。通過與這些企業的深度合作,bb-smartworx不僅獲得了更多的市場份額,還學到了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知識。同時,公司也積極參與國際電子展會和交流活動,與全球同行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為公司的國際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品牌建設方面,bb-smartworx注重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和客戶服務體系,確保每一個環節都達到最高標準。同時,公司還加大了對品牌宣傳的投入力度,通過廣告、公關等多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此外,bb-smartworx還積極響應國家綠色發展的號召,致力于推動綠色生產和可持續發展。公司引進環保型生產設備和技術,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同時,公司還研發出多款環保型智能產品,幫助客戶實現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目標。
總的來說,bb-smartworx公司在電子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技術創新、品質至上、合作共贏的理念,不斷追求卓越和完美。雖然無法提供每個故事的詳細情節,但通過這些概括性的描述,你可以對bb-smartworx公司的發展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如需更多詳細信息,建議查閱相關新聞報道或公司官網。
EUCHNER公司的歷史可追溯到1940年,由艾米·安士能先生創立的工程事務所。艾米·安士能先生是一位熱衷于機械運動和系統工程領域的創新者。在1952年,他成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組合行程開關,這一創新技術為公司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53年,EUCHNER公司正式成立,開始專注于機電控制產品的研究與開發。
Ametherm公司成立于XXXX年,由一群熱衷于電子技術的工程師創立。他們看到了功率熱敏電阻在電子行業中的巨大潛力,并決定專注于此領域的發展。在創立初期,公司面臨著資金短缺、市場競爭激烈等挑戰,但創始人們憑借著對技術的熱情和堅持,逐步攻克了技術難關,開發出了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隨著產品質量的不斷提升和市場需求的擴大,AFOP開始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公司通過與各大電信運營商、設備制造商等建立合作關系,將產品應用于長途通信、大都會網絡以及最后一里接入等領域。同時,AFOP還積極參與國際光纖通信展覽會等活動,加強與國際同行的交流與合作,提升了公司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
為了滿足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達利凱普在大連市金普新區投資建設了高端電子元器件產業化項目。該項目總用地面積4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5.6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后,將實現年產射頻微波瓷介電容器30億只的產能規模,進一步鞏固了公司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同時,該項目的實施也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為了提高產品質量和客戶滿意度,DZUS公司決定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公司引進了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檢測設備,并制定了嚴格的生產流程和檢驗標準。此外,公司還加強了員工培訓和技能提升工作,確保每一個員工都能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和產品質量要求。這些措施的實施使DZUS公司的產品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并贏得了客戶的廣泛贊譽。
PowerPCB電路板設計規范 資料整理:dunleavy [ 打印 ] [ 返回 ] 1概述本文檔的目的在于說明使用PADS的印制板設計軟件PowerPCB進行印制板設計的流程和一些注意事項,為一個工作組的設計人員提供設計規范,方便設計人員之間進行交流和相 ...… 查看全部問答∨ |
|
wince高手們,小弟現在用的是華碩的626的一款pda,操作系統是windows mobile6.0,支持無線Wi-Fi; 小弟現有一個問題,我在程序中用什么函數能夠自動啟用無線功能?… 查看全部問答∨ |
|
本帖最后由 paulhyde 于 2014-9-15 09:09 編輯 名目繁多的大學生電子大賽已淪為一場“拼老師游戲”,在這個賽場上,“沒有不黑,只有更黑”。 如果你是用人單位,會因為某學生曾 ...… 查看全部問答∨ |
|
能實現的功能: 一、6按鍵鍵盤:作為人機對話的輸入設備,鍵盤設計下方,對于我們使用按鍵更加方便好用。其中兩個按鈕還可做中斷實驗用。 二、4位數碼管:數碼管共陽極采用三極管恒流驅動。學習數碼管的靜態與動態掃描顯示技術。 ...… 查看全部問答∨ |

- ABB推出三大全新機器人系列,強化中國機器人市場領導地位
- 新思科技關于美國解除近期對華出口限制的聲明
- Wolfspeed 1700 V MOSFET 技術,助力重塑輔助電源系統的耐用性和成本
- Microchip攜手Nippon Chemi-Con和NetVision 打造日本汽車市場首個ASA-ML攝像頭開發生態系統
- 美國微芯科技公司宣布史蒂夫·桑吉將繼續擔任首席執行官兼總裁
- 用于電動汽車供電網絡(PDN)的高壓母線轉換器 48 V電源模塊
- 臺積電計劃兩年后停止氮化鎵晶圓生產,納微轉投力積電
- 研華新品搭載最新 AMD Ryzen 嵌入式 8000 系列處理器,驅動AI 智能新篇章
- 美國EDA恢復供應?
- 從追趕到超越:的盧深視的“AI +三維機器視覺“破局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