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里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檢驗了將屋頂太陽能產生的電能存儲為熱能的可行性,該熱能可在缺少日照時用于發電–即‘電-熱-電儲能’或PHPS技術。 科學家研究了馬德里的家庭系統,其中包括高效的熱驅動熱泵和太陽能集熱器。
“三聯產”系統或冷、熱、電三聯供(CCHP)技術包括兩種類型的蓄熱方式:用于生活熱水和空間供暖的中低級蓄熱和用于熱電聯產的高級蓄熱。前者產生的熱量可用于制冷和供熱需求。
參考案例基于電網功耗以及用于制冷的電動熱泵。
影響因素 該馬德里研究小組表示,包括電網電力和燃料成本以及光伏陣列價格和生產率在內的各種因素將影響三聯產系統的最佳規模。研究人員估計,光伏系統的成本為€900-1,200/kW,并根據由此產生的節電估算PHPS的盈利能力。
研究人員表示,家用電-熱-電儲能系統可助力電網節電70%以上,但需要12到15年的時間才能收回成本。“在經濟條件有利的情況下,即使熱電轉換[效率]適度較低(20-30%),這個推測也一樣適用,”研究人員稱。
馬德里小組承認,高溫儲熱器中的熱損失將意味著PHPS系統的太陽能電量自耗率僅為40-60%。“將這些損失最小化的可行方法包括,在適度低溫下開發新型超致密蓄熱器,或采用更先進的保溫[系統],”研究人員補充說。 該小組的研究結果在《住宅領域太陽能光伏電-熱-電儲能和三聯產技術的技術經濟分析》一文中得到了表述,該文章發表在《應用能源》期刊和ScienceDirect網站上。
上一篇:每用1度電就能掙3毛,歐洲的負電價真的利于消費者嗎?
下一篇:今年底三亞累計建成不少于1.22萬個充電樁
推薦閱讀
史海拾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