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高函〔2020〕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發展改革委、能源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發展改革委、能源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加快培養儲能領域“高精尖缺”人才,增強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自主創新能力,以產教融合發展推動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制定了《儲能技術專業學科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4年)》,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
2020年1月17日
儲能技術專業學科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4年)
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從國家發展和安全戰略高度,對推動能源消費、能源供給、能源技術和能源體制革命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確要求。儲能技術在促進能源生產消費、開放共享、靈活交易、協同發展,推動能源革命和能源新業態發展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儲能技術的創新突破將成為帶動全球能源格局革命性、顛覆性調整的重要引領技術。儲能設施的加快建設將成為國家構建更加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的重要基礎設施。為加快培養儲能領域“高精尖缺”人才,增強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自主創新能力,以產教融合發展推動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決定實施儲能技術專業學科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4年)。
一、背景和意義
隨著全球能源格局正在發生由依賴傳統化石能源向追求清潔高效能源的深刻轉變,我國能源結構也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深刻調整。無論是從電力能源總量結構,還是從裝機增量結構,以及單位發電成本構成看,清潔能源發展勢頭迅猛,已成為我國加快能源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力量。
儲能產業和儲能技術作為新能源發展的核心支撐,覆蓋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居民側以及社會化功能性儲能設施等多方面需求。當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加快發展儲能產業,大力規劃建設儲能項目,加強儲能產業人才培養和技術儲備,搶占能源戰略突破高點。隨著我國儲能技術發展從試點建設向大規模產業應用加快推進,以“雙一流”建設高校為代表的高等學校面向能源革命戰略需求,培育了一批高層次人才和高水平研究團隊,在儲能相關領域積累了大量基礎性研究成果,在部分相關學科實現了原創性關鍵突破。但同時也要看到,儲能技術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新興領域,需要加快物理、化學、材料、能源動力、電力電氣等多學科多領域交叉融合、協同創新,高校現有人才培養體系尚待完善,相關學科專業尚待健全,特別是學科專業壁壘急需突破。立足產業發展重大需求,統籌整合高等教育資源,加快建立發展儲能技術學科專業,加快培養急需緊缺人才,破解共性和瓶頸技術,是推動我國儲能產業和能源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和必然選擇。
二、總體要求
(一)目標任務
經過5年左右努力,增設若干儲能技術本科專業、二級學科和交叉學科,儲能技術人才培養專業學科體系日趨完備,本碩博人才培養結構規模和空間布局科學合理,推動建設若干儲能技術學院(研究院),建設一批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推動儲能技術關鍵環節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形成一批重點技術規范和標準,有效推動能源革命和能源互聯網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服務需求,分類發展。引導和支持有關高校圍繞實現儲能技術大規模應用、降低儲能成本、解決儲能技術和儲能產業發展的經濟性問題創實招、謀實效,大力培養技術研發型人才和產業應用型人才。
堅持統籌規劃,引領發展。注重頂層設計,科學謀劃儲能科技創新工作,統籌規劃儲能技術人才培養規模。鼓勵先行先試,堅持扶優扶強,支持有關高校在模式、機制、標準、保障等方面探索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
堅持科教聯動,創新發展。加強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有機結合,建立健全以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產業發展為導向的科技創新機制,以及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向學生深度開放的科研育人機制。
堅持產教融合,協同發展。貫徹新工科發展理念,從機制、平臺、師資、產出等領域促進要素交叉滲透,促進教育鏈、人才鏈和產業鏈的有機銜接和深度融合,著力打通基礎研究、應用開發和成果轉化等環節。
三、重點舉措
(一)加快推進學科專業建設,完善儲能技術學科專業宏觀布局
1.布局建設儲能技術相關專業。在京津冀、東北、長江經濟帶、長三角、西北等地區支持有關高校圍繞產業需求、結合辦學定位、整合辦學優勢,布局建設儲能技術、儲能材料、儲能管理等新專業,改造升級材料物理、材料化學、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等已有專業。加快推進儲能技術相關專業的建設標準、培養方案、課程體系以及教材體系建設。
2.加快發展儲能技術學科。支持有關高校在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等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置儲能技術二級學科和交叉學科,加強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化學科學與技術、物理學、化學等學科內涵建設,促進儲能技術與相關學科深度交叉融合,完善儲能技術學科體系。
3.科學調配人才培養存量增量。堅持轉存量、擴增量,引導高校調整優化招生結構,加大對新設儲能技術學科專業的支持力度,合理確定層次結構。結合區域能源需求和能源供給特點,統籌規劃儲能技術學科專業總體規模和空間布局,重點支持建設學科基礎好、發展后勁足、服務面向清晰的學科專業。深入調研和預測儲能技術相關專業的人才需求和供給情況,建立招生、培養和就業的聯動機制。
(二)深化多學科人才交叉培養,推動建設儲能技術學院(研究院)
1.創新儲能技術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組織機制。加強資源整合、扶優扶強、精準支持,建立國家、地方、高校、企業四位一體的協同支持機制,支持有關高校依托現有的儲能相關國家級科研平臺,推動建設儲能技術學院(研究院)。加強政策、編制、經費和物理空間的保障力度,積極支持儲能技術學院(研究院)創新組織機制,完善內部治理機構,提高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水平,激發創新活力。
2.加強高端儲能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深入推進儲能技術學院(研究院)評價考核制度改革,加快建設跨學科、綜合交叉的高水平創新團隊,匯聚學術聲望高、專業理論水平扎實、實踐教學經驗豐富的精英師資隊伍,大力培育儲能領域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支持儲能技術學院(研究院)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大力培養引進優秀青年骨干人才。加強對從事基礎性研究、公益性研究的拔尖人才和優秀創新團隊的穩定支持。
(三)推動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加強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建設
1.面向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建設儲能技術創新研究平臺,加快儲能技術的機理和材料創新研究。以攻克儲能領域儲熱/儲冷、物理儲能和化學儲能中存在的低容量、低集成度,以及分布式儲能等關鍵科學問題為目標,建設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儲能技術創新研究平臺。重點推進壓縮空氣儲能、化學儲能、各類新型電池、燃料電池、相變儲能、儲氫、相變材料等基礎理論研究,強化儲能技術的原始創新能力,為開發高效率、低成本、安全可靠的大規模儲能系統提供理論支撐。
2.面向產業應用發展,建設儲能技術應用研究平臺,推動儲能系統核心關鍵技術研究應用。聚焦制約和影響儲能產業發展的重大技術問題,重點圍繞新能源革命帶來的能源轉換、傳輸、利用和管理等環節中的挑戰,匯聚校企合力,建設校企融合的儲能技術應用研究平臺。加快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并網儲能技術與系統、大規模集成儲能與應用、分布式儲能技術及系統優化、儲能技術規模化應用及管理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形成新一代儲能技術體系并推廣應用。支持企業積極投入平臺建設,探索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
(四)加強儲能技術專業條件建設,完善產教融合支撐體系
1.建設儲能技術產教融合校外實踐基地。堅持共建、共享、共贏,創新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實踐基地建設管理機制,形成校企在人才培養方面穩定互惠的合作制度。推動行業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工作,共同完成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共同開發教學項目。推進學生到企業實習實訓制度化、規范化,提高企業職工在崗教育培訓覆蓋水平和質量。
2.推動校企共建“雙師型”教學團隊。加強校企人才雙向交流,加強產教融合師資隊伍建設,建立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其中“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比例不低于50%,行業企業專家占專業課教師比例不低于20%。落實教師定期到校外實踐基地教學、崗位實踐和學習制度,每年時間不低于2個月,提高高校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探索實施產業教師(導師)特崗計劃,從企業引進實踐經驗豐富、理論基礎扎實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充實教師隊伍。
3.支持建設產教融合聯合體。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業、行業資源,建設儲能技術產教融合聯合體,匯聚多方力量參與儲能技術學科專業建設。扎實推進“引企入校”“引校進企”工作,發揮企業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主體作用,構建產教融合的創新生態系統,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機制。
上一篇:2019年中國鋰電正極材料出貨量40.4萬噸
下一篇:電力普及非洲還有多遠
推薦閱讀
史海拾趣
在電子行業中,有許多偉大的企業(GREATECS公司,這里假設為泛指多個杰出電子企業)通過不同的路徑和策略實現了顯著的發展。以下是五個相關故事,每個故事均基于事實,旨在展示這些企業如何成長和壯大。
1. 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 GE)的多元化擴張
通用電氣(GE)的故事始于1888年,由托馬斯·愛迪生創立,最初專注于電力和照明領域。隨著時間的推移,GE通過一系列的戰略并購和內部創新,逐漸擴展到電機、電動機制造、航空、醫療設備、核能等多個領域。在20世紀,GE成為全球最大的多元化企業之一,其業務遍布全球。特別是在杰克·韋爾奇擔任CEO期間(1981-2001),通過大規模的并購和擴張,GE的營業收入和市值顯著增長。然而,2008年金融危機后,GE面臨經濟困境,隨后進行了戰略調整,出售金融資產并重點發展核心業務,如今仍是全球領先的科技和工業公司之一。
2. 索尼(Sony)的創新之路
索尼公司成立于1946年,最初由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創立,起初是一家小型電子產品制造商。索尼的崛起得益于其持續的創新精神和對消費者需求的敏銳洞察。1958年,索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便攜式晶體管收音機,開啟了便攜式電子產品的新時代。隨后,索尼又推出了Walkman便攜式音樂播放器、PlayStation游戲機等一系列革命性產品,這些產品不僅改變了人們的娛樂方式,也奠定了索尼在全球電子行業的領先地位。索尼的成功在于其不斷追求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以及對市場趨勢的準確把握。
3. 三星電子的崛起
三星電子是韓國最大的電子企業,其發展歷程充滿了挑戰與機遇。起初,三星主要從事貿易和低端電子產品制造。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三星決定實施“新經營”戰略,通過大規模投資研發、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形象,實現了從低端制造商向高端科技企業的轉型。在半導體、智能手機、顯示面板等領域,三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為全球市場的領導者。三星的成功在于其強大的研發能力、高效的供應鏈管理以及對市場變化的快速響應。
4. 英特爾(Intel)的芯片霸主地位
英特爾公司成立于1968年,最初是一家專注于半導體存儲器的初創企業。然而,隨著日本存儲器制造商的崛起,英特爾面臨了巨大的競爭壓力。在關鍵時刻,英特爾決定放棄存儲器業務,轉而專注于微處理器(CPU)的研發和生產。這一戰略轉型使英特爾迅速崛起為全球最大的CPU制造商,其“Intel Inside”計劃更是深入人心,成為個人電腦行業的標準配置。英特爾的成功在于其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以及與全球合作伙伴的緊密合作。
5. 華為的技術突破與全球化戰略
華為作為中國電子行業的代表企業,其發展歷程充滿了傳奇色彩。起初,華為主要從事電信設備的研發和銷售。然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華為逐漸將業務擴展到智能手機、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華為的成功在于其持續的技術研發投入、對全球市場的深入洞察以及靈活的市場策略。特別是在5G技術方面,華為取得了重大突破,成為全球領先的5G解決方案提供商。同時,華為還積極推動全球化戰略,與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運營商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
在電子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安普康深知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因此,公司始終將研發投入作為重要戰略之一。通過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安普康不斷提升產品的品質和性能。同時,公司還積極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和研究機構合作,共同開展技術研發和創新。這些努力使得安普康在光纖產品、布線產品等領域取得了多項專利,并成功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
面對國內市場的飽和,AEC決定實施國際化戰略,拓展海外市場。公司首先在歐洲設立了研發中心,隨后在北美和亞洲等地建立了銷售網絡和生產基地。通過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和提升服務質量,AEC逐漸在國際市場上樹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成為一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電子企業。
君耀(Brightking)公司于1996年在臺灣新竹高科技園區創立,初期專注于防雷元器件的研發和生產。憑借對技術的深入研究和市場需求的敏銳洞察,君耀逐步在臺灣的電子器件市場上占得一席之地。隨著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的提升,君耀的產品開始受到國內外客戶的青睞,銷售網絡逐漸拓展至全球。
到了90年代,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和技術的進步,開關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然而,C&K憑借多年的技術積累和市場經驗,已經成為世界領先的開關制造商之一。公司不斷推出創新產品,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同時加強與國際知名企業的合作,進一步鞏固了其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
進入千禧年代,隨著全球經濟的融合和科技的快速發展,ITT Industries看中了C&K在開關領域的領先地位和強大實力,決定對其進行收購。這次并購使C&K成為ITT的開關部門,但公司仍然保留了C&K的名稱和品牌。并購后的C&K借助ITT的全球資源和平臺優勢,進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研發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實現了更快速的發展。
這個大多數人都有的吧,是完全漢化版本,不過有時候會有小錯誤發生 我的作法就是出錯就修補原版 而且發現一個好處,相互搭配使用還是不錯的,因為功能上有所不同 … 查看全部問答∨ |
主要就是要做一個相冊一樣的東西,相冊里頭經過定時間更新圖片,相冊外圍可以顯示日期,時間,時間的顯示可以做一個電子鐘(時、分、秒三條指針的這種)。我是菜鳥不知道該怎么起步,希望大蝦們給點指點指點。 現在ARM9開發板已經有WINCE5.0的系統了 ...… 查看全部問答∨ |
如何使用有限的IO端口控制32個雙色的LED? 一個雙色的LED有兩個控制端,32個LED的話控制端便多達64個,利用普通的單片機肯定無法控制的。想利用6個IO口進行控制可能馬?這不是簡單的進行譯碼就可以實現的,想了好久了一直沒有答案。 如果有相關的 ...… 查看全部問答∨ |
內核是wince420定制的,想編譯libxml2的庫,但編譯的參數不知道該寫些什么? 請用EVC為arm4i編過的人帖下cpl文件。謝謝了… 查看全部問答∨ |
老師讓做,可是只說了個伺服兩個字,我不知道我的目標是什么,都要做什么,有哪些步驟,哪位做過的,麻煩大致介紹一下過程,好知道它是個什么東西,謝謝了。… 查看全部問答∨ |
有沒有持有LM3S8962板子的朋友愿意交換STM32開發板的? 本帖最后由 ddllxxrr 于 2016-1-7 17:00 編輯 話說論壇里面應該有很多朋友拿到這個板子了哈,不知道有哪位大仙玩膩了愿意換換的?我的QQ369698896 … 查看全部問答∨ |
有沒有人知道zigbee協議中讓終端休眠在PM2,終端喚醒時聯網或者加入網絡需要多長時間?我網上查的藍牙的是2~3ms,有沒有知道zigbee在PM2和PM3休眠模式下喚醒,聯網時需要多長時間?… 查看全部問答∨ |
在MDK中快速查找函數定義的GO To Defineion of出錯 為什么使用GO To Defineion of查找函數出錯呢我已經選著生產路徑信息,就在option->output->Browse information … 查看全部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