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1月10日-12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0)“。中國工程院鄔賀銓院士在1月10日上午的”先進技術與基礎體系“論壇上發表了精彩報告,以下為報告原文:
鄔賀銓院士: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早上好!
我想就5G車聯網的挑戰這個題目跟大家談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車聯網的通信模式可以分成四類:1.V2V(怎么解決汽車與汽車之間的通信);2.V2P(汽車跟行人之間怎么通信);3.V2I(汽車跟路邊、云、紅綠燈、停車場的通信),怎么控制信號燈的轉換;4.V2N(汽車到網絡的通信),解決優化交通流量的問題,做好交通的規劃。
我們可以看到為什么會車聯網需要有通信呢?我們的汽車車速和剎車的距離,它們是有關系的,假如每小時開到112公里的話,到剎車的時候,差不多要真正剎住需要5秒鐘,我們說100米以內可能是駕駛員的感知,200米是車輛的感知,V2V可以有300米的感知,可以提前一些,上到云可以有更遠距離的感知(2公里)。
現在汽車作為自動駕駛,是L5級別,不同級別對傳統時延有不同的要求的,這需要有不同的技術來支撐。就通信技術而言,在4G時代,L1、L2級別的支撐應該是沒問題的,但是如果說真的要到L5級別,就需要5G,最底下一行eMBB是增強的移動寬帶,eV2X是增強的v2x通信,包括車到車、車到路、車到基礎設施等等。實際上為什么會時延有要求?我們可以停車為例,應該說對時延要求不是最嚴格的,但是我們可以算出來,如果停車精度要1米的話,扣除處理的時延10毫秒,制動感應30毫秒,這個時候可以看到V2X的時延只允許5毫秒。
遠程駕駛、自動駕駛要求端到端的時延不超過5毫秒,可靠性要求99.999%,需要聯網,每輛車每秒的數據會到一個GB,按照移動通信標準化組織3GPP對eV2X的要求,在自動駕駛和傳感器共享的要求,時延不能高于3毫秒,傳感器共享要求帶寬1GB,我們可以看到在4G的時代,LTE的時延可能要到100毫秒,如果我們加上邊緣計算,可以減到10毫秒,但是仍然超出了目前自動駕駛的要求,所以我們需要有5G+邊緣計算,可以說車聯網需要5G,只有5G才能支持這個要求。
車聯網的通信可以分成好幾類,總的叫V2X,一類是短距離的通信,最大傳輸距離800米這么長,而最高車速是60公里,最大數據率大概是27MB。另外容量不夠,如果交通擁堵的時候,車很多的時候就不能勝任了,在抗干擾方面以及覆蓋方面是它的不足,現在較多用C-V2X,C是蜂窩的意思,基于蜂窩的V2X可以分為在4G場景下的LTE的V2X,還有增強的LTE環境下的V2X,以及NR的V2X,就是5G,我們可以看到,在4G時代,帶寬可以擴展到上百兆,帶寬可以到上行500兆,下行1G,但是用戶面的時延10毫秒,控制面的時延50毫秒。增強的4G的V2X增加了一些功能,像車聯網編隊、高級駕駛、擴展遠程駕駛。我們注意到最右邊5G的時候,它的通信距離延伸到1公里,最高相對車速可以支持500公里,最大帶寬到1G,最重要的是時延降到3毫秒,通信可靠性能做到99.99%。相對于其他的模式,5G是比較接近車聯網需要的。
5G本身,我們走過了第一代移動通信,一個蜂窩小區,是以頻率的不同區分用戶,我們叫頻分多址,它是模擬的,以GSN為代表的2G是數字的,以時隙的不同區分用戶,TDMA,3G都是CDMA,是以碼道的不同區分用戶,碼分多址。4G把頻分、時分、碼分都用上了,它的峰值速率可以上到100兆。現在5G來了,在多址方式上,5G和4G有所改進,但是并沒有完全變化。
應該說整個移動通信都是十年一代,每一代移動通信的峰值速率是前一代的100倍,所以5G峰值速率可以上到20G,但是這是極端的情況,是工作在毫米波頻段800兆的窄頻,而且一個蜂窩全部給一個用戶用,服務器就在邊上,這種情況基本上是實驗室做一個測試可以,對一般的應用是不可能的。即便做不到20G,做到1G是沒有問題的。最重要的區別不在于帶寬,而在于它擴展的應用模式叫產業互聯網和智慧城市,三代應用場景增強移動寬帶、超可靠、低延時、廣覆蓋、大連接,它基本上還依靠通信的基本原理,蜂窩做得更密,這樣容量更大,盡管頻率高了,傳輸距離短了,但是蜂窩密了,能夠適應。其實是大規模的天線,也就是說把空分的能力也加上去了,還有窄寬頻率以及物理層的改進。所以5G跟4G比,在多項性能上都有1-2個數量級的提升,比如說移動性現在能支持500公里時速的高鐵,無線接口延時減少到1毫秒,連接密度提升10倍,一平方公里有100萬個連接,能效和密度密度各提高100倍。
但是整個5G雖然考慮了車聯網,但是準確地來說,它首先還是為了公眾通信而設計的,公眾通信跟車聯網有什么不一樣?公眾通信是面向廣大的客戶,地域很寬,而城市里頭車聯網距離很短,包括前后的車輛也就幾十米的距離,所以距離是比較短的,公眾通信80%的情況下面是在房間里頭的,處于非移動狀態,車聯網80%的情況是行駛的準備,所以對移動性管理是要求高的,通信只有在使用的時候才占用信道,但是車聯網基本上是永遠在線的。通信應該說主要是點到點,而城市車聯網的V2V環境下是點到多點,和多點到點。面向通信發送的方式是已知的,而車聯網發給誰不受車主控制,所以這要求是很多種多樣的,是不一樣的,我今天主要想說即便5G要滿足車聯網的要求也還是有很大的挑戰,比如說傳統的互聯網是叫無連接的,所謂無連接在右圖可以看到,一個信件可以拆成很多個IP包,過去是無連接,我們的路由器既有節點控制功能,也有傳送轉發功能,過去收的一個IP包打開看一下地址,找到最近的路由器做轉發,這實際上是不考慮全網優化的,現在我們希望把節點控制功能抽出來,進行網絡操作,把應用功能抽出來,然后全網收集全網的大數據,包括業務流量的數據以及車流的數據,還有網絡資源的數據。在源端就定義了端到端的這條路由,這就是叫面向連接。
如右圖:原來的無連接,一個郵件可以變成很多個信件,本來都是同一個源到同一個目的地的,但是實際上在互聯網上,我們是逐包轉發的,每一個包各自選路,這叫無連接,相當于走不通的路。在當初互聯網開始的時候認為不穩定,所以我們用這種方式能夠保證它通信的可靠性,即便一個包傳不了,可以重傳這個包,而不是一個信道都丟掉。如果用原來互聯網無連接的方式就顯得效率太低了,在車聯網上尤其如此,所以我們改用軟件定義網,也就是說通過網絡的集中管理,從頭到尾給它指定一個路由,這種情況在現實交通中,比如說我們在北京早高峰、晚高峰給公交車指定一個路由,但是平時不能對任何車定路由。而5G希望對所有的業務流能夠在源端把每一個路有指定好,優化方式。實際上在現實情況下,可能只有級別很高的高級車輛才能有這種待遇。
如果把它用在車聯網上用,這實際上所有的車都要有單獨給它計算一個路由,這個計算量還是很大的,另外怎么能夠實時?怎么能夠滿足低延時的要求?而且傳統的通信網在做這個計算,是在網絡運營商的中心來做的,而車聯網不能夠把它放到整個網絡運營商的運營中心,因為一個城市是一個城市,所以可能這種管理集中處理功能,只有放到城市里頭,而按城市來分級可能就會多了,另外,所有的車都要端到端的指定路由,這實際上是要求比較高的,所以是不是說未來一部分車指定,一部分車不指定,所以這也是一個挑戰。
其次,5G上面要適應高鐵的通信,很多時候坐在家里用的時候根本沒有運動速度的要求,5G要支持高帶寬,當然很多時候傳感器數據是低帶寬,所以要求是各種各樣的,我們不能把網絡做成不一樣,我們是通過邏輯上的切片,你要高帶寬的,我把網絡資源組成高帶寬,你要低延時就給你低延時,要高可靠就給你高可靠,就像馬路上一樣,大客車給它指定通道,小車給它指定通道,甚至摩托車給它指定通道,5G的時候希望這樣,但是實際上能做到這么精準、這么細致也是有難題的。
這個我們在通信上叫網絡切片,網絡切片就是給它組成了專用通道(VPN),我們知道VPN是大客戶,是少量的,而5G現在希望對所有的都做VPN,這顯然是一個難題。另外,車聯網如果在公共公用網上只有一種業務類型,是不是所有車聯網的車都成為一個大切片呢?這種想法跟原來切片提出的“小”思想是不完全一致的。雖然都是車,但是每一輛車對通信的要求是不一樣的,里面有特種車輛、一般車輛,需要區別對待。
還有一些問題,馬路上有一些車具有支持網絡切片的能力,原來的車并不具有支持這個能力。所有車混在一起,你有切片的能力好辦一點,沒有切片能力怎么辦?就像自動駕駛的車上路了,你可以做到不撞別人,但是不等于別人的車不撞你,所以有一個管理上的挑戰。
另外,車聯網面對行駛中的車輛,要用無線聯網,不可能用光纖,剛才說過了,5G和其他的車聯網技術比是更有優點的。當然了,我們最方便的辦法是用運營商的網絡,車聯網上到運營商的網絡,這樣不需要重新投資基礎設施,可以節省成本。
但是有一個問題,傳統的運營商的基礎網絡在5G的時候主要使用TDD的模式,TDD是什么意思?就是在一個頻段上既有上行也有下行,上下行不見得是對稱的,因為在消費側的應用,大部分消費側希望從網上下載視頻的多,自己往上傳視頻的少,所以在同一個頻段安排上下行的時候一般是三七開,30%的時隙用于往上傳,70%的時隙用于接收網絡的數據,可是在物聯網,我們更多的是傳感器的數據往上報,而真正網絡指令的數據還是少的,所以應該是倒的三七開。這兩者不同的上下行時隙的配比如果安在同一個運營商的網上,這兩者是有互相干擾的,所以要不就設計在不同的窄頻,否則就很難配置,所以現在就提出一個問題,車聯網能完全上到運營商的5G網絡嗎?所以我們有可能說我們城市里頭可能要建設一個支持車聯網的5G的專網,它可以有單獨的時隙配置,而不跟公眾網上的時隙配置沖突,這就需要專用頻率,歐洲對工業互聯網已經測算了,預留了76兆,德國分配100兆。目前分給車聯網的頻率是5.8G,帶寬不高于75兆,真正給V2V用的只有25兆,所以如果每一輛車都要有專用的廣播頻率的話,頻率就不夠了,所以頻率問題對車聯網來講也是一個挑戰。建設一個專用的城市車聯網的5G專網也有成本的挑戰。
另外,盡管5G的空口時延很短,但是如果存在地面,再經過一些處理,那時延還是比較大的,所以我們需要把云的能力,部分計算能力下沉,成為邊緣云,邊緣云負責處理一些時延敏感的數據,過濾掉一些數據送到中心云,中心云搜集多個邊緣云的數據優化模型再下發,所以我們說為了適應車聯網的需要,需要大量使用邊緣計算,將存儲內容分發下沉到邊緣云來處理。
IDC預測將來50%的數據都要在邊緣處理,當然了,兩機云會比單機云的成本節省一些,但是在車聯網場景下,如果邊緣計算下沉到路邊單元,顆粒度很小,時延很低,但是太多了就碎片化,如果放到移動通信的RSU,路邊的RSU效果是好的,但是邊緣計算就要管理很多個路邊RSU。所以這里面也有一個成本問題,而且有一個車聯網的問題,不是固定接入到一個邊緣計算,邊緣計算如果在基站,這個車一會兒開到另一個基站,也就意味著這種計算存儲要轉換到另一個基站上,這種基站到底是邊緣計算與邊緣計算之間溝通,還是上到中心云再來溝通,這里面各有優缺點,邊緣計算和邊緣計算之間直接溝通時延很短,能適應車聯網的要求,但是帶來了很大的開銷。
5G很重要的應用是把物聯網的終端直接連到人工智能、大數據的分析,過去我們沒有5G的時候,除了光纖以外,其他手段不能解決傳感器跟后臺的大數據、人工智能之間的這種傳輸的時延問題,因此往往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決策分析都是滯后的,也就是說它會帶來很大的時延,沒法實時化,現在5G的介入使它們兩者無縫融合,AI+IoT我們叫AIoT智聯網,5G對物聯網的要求是一平方公里100萬個傳感器能聯網,傳輸時延不高于10秒,丟包率不高于1%,按照這個數字,應該是基本能夠滿足車聯網要求,盡管這里寫時延10秒,這是講端到端很長距離的,城市車聯網短距離不會有這么高。5G的AIoT需要一些技術來支撐,但是難題是什么?現在車里面幾百個傳感器都是用選來方式管理嗎?這是一個挑戰。
另外,雖然5G一平方公里能接入100萬個傳感器,每個傳感器接進來又印證,一個一個印證到什么時間?所以要群組印證,群組印證怎么保證群組跟個性的區別?另外車聯網V2V印證還要快,還要車聯網要有大量的終端,本身也有安全問題,所以需要有安全的協議,但是安全的協議不能太復雜,否則不但增加能耗,還加大時延。這么多車聯網會產生DDOS攻擊,都被木馬攻陷了,100萬個傳感器共同訪問路邊的車聯網設施,也會把路邊的車聯網設施搞癱瘓了。
所以總的來說雖然5G能支持車聯網大量的傳感器聯網,但是也面臨很大的挑戰,車聯網用什么標識,車聯網的物聯網里面有很多種標識方案,在5G上當然希望用IPV6,但是實際上前面4G的車聯網以及DSRC的車聯網可能會用其他的標識,怎么實現標識之間的互通就是一個問題,而且車聯網的標識一般是在一個運營商范圍里頭的,而城市里的車,可能某些車接入到移動,某些接入電信,某些接入聯通,是不同的運營商,不同的運營商之間要互通,這就帶來難題,一個是標識能不能一致,另外,過去我們三個運營商不是在任何城市都是直聯的,在中國三個運營商直聯的點只有13個,有些省,比如云南、西藏這些是沒有的,云南電信跟云南聯通要連通就要到成都的直聯點才能實現。車聯網上如果是這樣的話,時延就沒法保證,所以車聯網就要求運營商的網間直聯點要下沉到每一個城市,這也是現有運營商的網絡做不到的。
車聯網是5G的一種業務,5G的業務采用一種開放的方式,可以說接入到你需要什么能力我可以附加什么能力,就像App一樣,這也方便我們的業務靈活性,5G本身又改變了協議的標準,傳統的移動通信是專用的協議,所以5G是互聯網的協議。之所以開放和采用互聯網的協議是為了讓現有的業務更靈活,當然也帶來挑戰,原來網絡是封閉的,協議是專用的,很少聽說有網絡安全事件發生在運營商的網絡,把運營商搞癱了,現在網絡是開放的,協議是通用的,一定意義上5G會增加更多的安全風險。車聯網對安全的要求又比一般的通信高,所以在這個情況下,我們需要付出更多的安全代價,而且車聯網一般是短包,而互聯網的TCP/IP對短包是沒有什么效率的,所以是不是考慮新的協議應對物聯網。
運營支撐也很復雜,5G有虛擬NFV,就是網絡單元虛擬化,還有網絡切片,這些都是動態的,要進行動態的管理,很復雜的管理系統,車聯網一個問題要快速計算和處理,運營支撐系統不能只是運營商一個,可能到每一個城市也有一個,否則就不能實時性了,所以應該說實時性對5G也好,對車聯網也好,都是很大的挑戰。所以我說整個5G來講,雖然說它相對于其他移動通信系統更靠攏車聯網的需要,但是實際上車聯網的一些特點,不是5G所面對公眾通信的特點,它是不一樣的,而且有很多新的需求,現有的5G技術未必能適應。我的看法是:5G的車聯網想說愛你也不容易,汽車永遠在路上,5G的車聯網創新也永遠在路上!
謝謝大家!
上一篇:國網能源互聯網技術研究院全力支撐“三型兩網、世界一流”戰略實施
下一篇:國網蒙東電力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記
推薦閱讀
史海拾趣
由于鞍山圣羅佳(ASL)公司的發展故事涉及公司內部的詳細經營信息,這些信息可能涉及到商業機密,因此我無法直接提供具體的五個發展故事。但我可以根據已有的公開信息,為您概述鞍山圣羅佳(ASL)公司在電子行業中的一些關鍵發展節點和事實。
第一個故事:起源與合資
鞍山圣羅佳高壓器件有限公司的成立,源于2003年的一次重要的中外合資合作。這家公司的前身,是擁有三十多年半導體器件生產經驗的鞍山市半導體器件廠,而合作伙伴則是美國迪安科技公司。這次合作不僅帶來了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更使得鞍山圣羅佳能夠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上,開始其在高壓器件領域的征程。
第二個故事:技術引進與產品創新
鞍山圣羅佳深知技術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因此,公司從美國引進了先進的生產設備和生產技術,使得其主導產品——塑封高壓二極管的質量和技術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此外,公司還自主研發了多款新型產品,并獲得了多個實用新型專利證書。這些創新不僅增強了公司的市場競爭力,也為公司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第三個故事:市場拓展與出口
隨著產品質量的提升和技術的不斷創新,鞍山圣羅佳的產品開始受到國內外市場的廣泛關注。公司的塑封高壓二極管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有一定的份額,還批量出口到美國、俄羅斯、韓國及歐洲市場。這些出口業績不僅為公司帶來了可觀的收益,也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第四個故事:環境影響評價與可持續發展
作為一家有著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鞍山圣羅佳在發展過程中始終關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公司在建設新的生產線時,嚴格按照環保法規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確保生產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最小化。同時,公司還積極采用環保的生產工藝和材料,推動綠色生產,為電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
第五個故事:團隊建設與企業文化
鞍山圣羅佳深知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因此,公司注重團隊建設,通過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福利待遇,吸引和留住了一批優秀的人才。同時,公司還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倡導團結、創新、務實的企業精神,使得員工能夠在積極向上的氛圍中工作和學習。這種良好的團隊建設和企業文化氛圍,為公司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雖然以上只是根據公開信息對鞍山圣羅佳(ASL)公司發展的一些概述,但從中可以看出,這家公司在電子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以技術創新為核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注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同時重視團隊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這些因素共同推動了鞍山圣羅佳在電子行業中的穩健發展。
對于集成電路控制方式的恒水壓自動控制電路,網友可能會提出多個問題,以下是一些常見問題及其回答:
1. 恒水壓自動控制電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回答:
恒水壓自動控制電路主要利用集成電路(如單片機、微處理器等)對水壓進行實時監測與控制。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通過壓力傳感器采集水系統中的水壓信號,將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后送入微處理器進行處理。微處理器根據預設的水壓值與實際水壓值進行比較,通過控制水泵電機或其他執行機構的啟停或轉速來調節水流量,從而實現水壓的恒定控制。
2. 如何實現精確的水壓控制?
回答:
實現精確的水壓控制需要依賴于高精度的壓力傳感器和先進的控制算法。首先,選擇具有高精度和良好穩定性的壓力傳感器是關鍵。其次,在控制算法上,常采用PID(比例-積分-微分)控制算法,通過不斷調整比例、積分和微分系數來優化控制效果,使系統能夠快速響應水壓變化并保持穩定。此外,還可以引入模糊控制、神經網絡控制等先進算法,以進一步提高控制系統的智能化水平和控制精度。
3. 恒水壓自動控制電路中的集成電路如何選擇?
回答:
在選擇集成電路時,需要考慮多個因素,包括控制精度、處理能力、成本、功耗以及是否易于編程等。對于恒水壓自動控制電路來說,單片機或ARM等微處理器是常見的選擇。這些微處理器具有較高的集成度和較強的數據處理能力,能夠滿足實時控制和復雜算法的需求。同時,還需要考慮其外部接口和擴展性,以便與壓力傳感器、電機驅動器等其他元件進行連接和通信。
4. 如何解決電路中的噪聲和干擾問題?
回答:
在恒水壓自動控制電路中,噪聲和干擾可能會影響壓力傳感器的測量精度和控制系統的穩定性。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在電路設計階段,采用合理的布局和布線方式,減少信號線之間的串擾和耦合。
- 使用屏蔽線和濾波器來抑制高頻噪聲和電磁干擾。
- 對模擬信號進行濾波處理,提高信號的信噪比。
- 在軟件層面,采用數字濾波算法進一步濾除噪聲干擾。
5. 如何實現遠程監控和故障診斷?
回答:
為了實現恒水壓自動控制電路的遠程監控和故障診斷,可以將控制系統與物聯網技術相結合。通過在控制系統中集成無線通信模塊(如Wi-Fi、藍牙、NB-IoT等),將實時水壓數據、運行狀態等信息傳輸到云端服務器或遠程監控中心。同時,可以通過手機APP、網頁等客戶端遠程查看和控制系統狀態,及時發現并處理故障問題。此外,還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歷史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為系統的優化和維護提供數據支持。
以上是對集成電路控制方式的恒水壓自動控制電路可能遇到的問題及其回答的總結。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對網友有所幫助。
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進步,市場對繼電器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DRI Relays Inc公司意識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保持市場競爭力。為此,公司投入大量資金和資源,組建了一支由行業專家組成的研發團隊,專注于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經過數年的努力,公司成功開發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繼電器產品,這些產品在市場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為公司帶來了可觀的利潤。
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東沅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他們深入了解客戶的需求和反饋,不斷優化產品和服務。同時,東沅還注重持續創新,不斷推出具有領先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這些努力使得東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贏得了客戶的信任和支持。
請注意,以上故事僅為虛構示例,旨在展示FETek Technology(東沅)公司可能的發展歷程和里程碑。實際的發展情況可能有所不同,具體細節請以公司官方發布的信息為準。
面對物聯網、5G通信和汽車電子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Fox Electronics敏銳地洞察到未來市場的變革趨勢。公司加大了對高頻、低抖動和高精度時鐘解決方案的研發力度,以滿足新興應用對時鐘源的高要求。同時,Fox Electronics還積極布局汽車電子市場,開發適應汽車自動駕駛和車聯網需求的專用時鐘產品。通過不斷創新和布局未來市場,Fox Electronics為自身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請注意,以上故事均為虛構內容,旨在展示電子行業發展的某些方面和可能的趨勢。實際上,Fox Electronics的具體發展歷程和成就可能有所不同。
在電子行業中,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ABCircuits深知這一點,因此從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公司注重從原材料采購到生產制造的每一個環節的質量控制,確保每一件產品都符合高標準的品質要求。這種對品質的堅持讓ABCircuits贏得了客戶的信賴和口碑,使其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Altara高科技實現白皮書-拼接多幅魚眼圖像,產生全景視圖 本白皮書討論 Altera 和 Manipal Dot Net 開發的創新體系結構,利用 FPGA 拼接多幅魚眼圖像,產生全景視圖。這一體系結構為駕駛員提供了車輛周圍的全景圖像,幫助他們更輕松的駕駛車輛。 魚眼鏡頭具有超寬視角特性,性價 ...… 查看全部問答∨ |
近年來,在單片機系統中嵌入操作系統已經成為人們越來越關心的一個話題。本文通過對一種源碼公開的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μC/OS-II的分析,以51系列單片機為例,闡述了在單片機中使用該嵌入式操作系統的優缺點,以及在應用中應當注意的一些問題。 關 ...… 查看全部問答∨ |
請問關于在注冊表里面設置問題 【】 我的nandflash是64MB的,三個分區,一是bootloader 二是 wince系統預留,三是為用戶的存儲空間; 我在注冊表里面用到了 [code] [HKEY_LOC ...… 查看全部問答∨ |
|
430單片機與SIM300模塊做的保護器,用短信控制設備,現在有個問題,當保護器斷電或關機后再開機設備就不執行命令,但人工復位后又恢復執行命令了,還有如果用鍵盤操作設備向手機發短信后也會恢復命令,就好象SIM300在睡覺,只要喚醒后就可以執行命 ...… 查看全部問答∨ |
我的程序在Wince 下需要使用黑體, 但是Wince下沒有黑體,我需要從Windows下 copy一份, 這樣是否涉及到字體的版權問題,怎么解決才好呢?謝謝~ … 查看全部問答∨ |
各位老師您好:我想請教一下。用430f135時,8腳9腳外接32.768khz的 晶振。程序跑不起來,請問是否是時鐘模塊沒有設置好,應如何設置。還有晶振上用外加電容不 。謝謝… 查看全部問答∨ |
|
本帖最后由 dontium 于 2015-1-23 11:32 編輯 1/f噪聲 運算放大器的1/f 噪聲也被稱作閃爍噪聲。在示波器上使用慢掃描來觀察1/f噪聲可以看到一條漂移的基線,因為高頻噪聲疊加在較大的低頻成分上。1/f噪聲和天氣一樣,是一個緩慢變化的過程,可能 ...… 查看全部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