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下成熟的“以攝像頭為主導”的自動駕駛視覺方案,到未來“攝像頭+激光雷達”的融合,中國企業的市場布局也顯示了它的“成熟”。
生物學研究表明,人類獲取外界信息75%依靠視覺系統,而在駕駛環境中,這一比例甚至高達90%。從這個意義上說,要讀懂自動駕駛,得先讀懂自動駕駛的“眼睛”。
對于汽車而言,要讓它在各種天氣和環境條件下“看”得見,車載攝像頭和雷達傳感器的研發是自動駕駛技術破局的開端。
在這樣的前提下,美國率先于1980 年就開啟了自動駕駛汽車在軍事領域的應用。美國的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和卡內基梅隆大學,分別以攝像頭為主、其他傳感器為輔開發出不同的自動駕駛汽車的原型。
由此開始,無論是攝像頭,還是包括激光雷達、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在內的其他傳感器,發展規模呈現幾何式增長。以攝像頭為例,HIS數據顯示,作為手機產品之外的第二大應用場景,車載攝像頭全球出貨量預計會在2020年突破8000萬顆,相比2016年的4000萬顆再翻一倍。
但是,為了更好地“看見”,業界已然形成兩條截然不同的技術路徑:一條以攝像頭為主導,另一條以激光雷達為主導。那么,技術層面到底孰優孰劣,產業層面中國企業又將如何發展?
技術路徑:特斯拉代表現在,Waymo代表未來?
以視覺為主導的方案是以攝像頭為主導,配合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低成本激光雷達。特斯拉比較典型,但更為激進,創始人馬斯克自研攝像頭并堅持在其方案中不加入激光雷達。而另一條路徑則是激光雷達主導的方案:低成本激光雷達(主導)+毫米波雷達+超聲波傳感器+攝像頭,典型的代表是 Google Waymo。
首先,由于超聲波雷達和毫米波雷達分別在泊車和煙無灰塵場景下,技術有其不可替代性和成本可控性,已經成為上述兩條路徑都繞不開的技術支持。
至于攝像頭和激光雷達,從技術層面來說各有千秋:
攝像頭技術相對成熟,優勢在于成本低廉,支持基于深度學習的類型識別,但易受天氣、環境光等因素影響,且無法有效獲得三維信息。
激光雷達工作在紅外和可見光波段,用發射激光束探測目標的位置、速度等特征量,實現精準建模,且探測距離遠。目前常見的有 8 線、16 線、 32 線激光雷達。激光雷達線束越多,測量精度越高,安全性越高。
但梳理攝像頭和激光雷達的成本便可發現,2018年攝像頭的單價約100美元,而激光雷達的單價則高達20000美金。以同樣實現L4級別的自動駕駛為目標,公開資料稱谷歌Waymo自己組建團隊研發激光雷達的硬件,把成本削減了90% 以上,基本上是 7000 美金左右,而相同的技術水平如果用攝像頭,成本約在1000美元以內。也就是說,攝像頭的成本遠遠低于激光雷達。
那為何Waymo還執著于激光雷達路線?原因在駕駛數據的精確性。
通過攝像頭只能獲得2D平面數據、地面異形識別障礙、工作易受外部條件干擾等缺陷導致攝像頭獲取的數據相對粗糙,而汽車作為關乎乘客生命安全的第三空間,激光雷達能獲取更為精確的駕駛數據和其他傳感器抗衡。
廣發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對于單價上萬的激光雷達,初步判斷降價周期或已開啟,集成商已開始批量采購。具體的案例是Veoneer在2018年從一家全球性的OEM獲得第一筆大批量商業化激光雷達訂單。業內人士預判在激光雷達單價降至1750元以下時將會大面積投產。
因此,從這個階段的實操層面來講,攝像頭為主導是主流,但是未來隨著激光雷達成本的降低,預計 2025 年達到L4 階段時,激光雷達將獲得發展契機。猶如,特斯拉代表現在,Waymo代表未來。
產業格局:國內企業有望在攝像頭市場突出重圍
國元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預計到2025年,我國智能傳感器市場將直逼800億元,其中毫米波雷達80億元、激光雷達與超聲波雷達192億元、攝像頭傳感器315億元。
首先在毫米波雷達領域,關鍵技術被外商壟斷,集中化程度高,主要玩家有大陸、博世、電裝、 奧托立夫、Denso、德爾福等傳統零部巨頭。而且不幸的是,海外廠商采取技術封鎖,國內自主車載毫米波雷達產品總體仍處于研制階段。即便國內企業加速追趕,研發的主流產品是在精度和探測距離上略遜一籌的24GHz毫米波雷達。該領域出現了一批國內新興挑戰者,如華域汽車、保隆科技、德賽西威等,但與海外廠家不管在技術實力和市場占有率上仍有較大差距。
其次在超聲波雷達領域,它作為倒車雷達的主流傳感器,搭載率已經達到 45.2%。和毫米波市場不同,雖然超聲波雷達市場一樣由海外企業占據——博世、日本村田、日本尼賽拉等,但國內奧迪威和同致電子仍具有較高的競爭力。奧迪威是國內領先的超聲波傳感器生產商,2017年奧迪威車載超聲波傳感器的銷量為3000萬個,國內市場占有率達30%,全球倒車雷達市場占有率達9%。臺灣同致電子其核心產品為倒車雷達,2016年成為亞洲倒車雷達OEM市場第一供應商。
在代表未來自動駕駛核心傳感器——激光雷達領域,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 Velodyne、Ibeo、Quanergy 三家海外企業中。美國 Velodyne 的機械式激光雷達起步較早,技術領先,同時與谷歌、通用汽車、福特、Uber、百度等全球自動駕駛領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占據了車載激光雷達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而攝像頭這個目前自動駕駛最為成熟和主流的車載傳感器,50%以上的全球市場被臺灣大立光電、舜宇光學和玉晶光電三家中國企業瓜分,市占率分別為34.5%、9.4%、9.4%。根據測算,預計攝像頭傳感器 2019年攝像頭市場規模達到150 億元,進入 L3 階段,2020 年和 2025 年市場規模可以達到 205 億元和 315 億元,2016-2025 年復合增長率 達到 17%左右。
汽車“看”得見的未來發展空間巨大,格局遠還未定,唯一確定的是在目前以攝像頭為主導的自動駕駛視覺方案中,中國企業已占據先機。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富士通推出24GHz雷達傳感器
推薦閱讀
史海拾趣
隨著技術創新的成功,A-BRIGHT公司開始積極尋求市場拓展。公司首先瞄準了歐洲市場,通過參加國際電子展會和建立銷售網絡,成功將產品打入歐洲市場。隨后,A-BRIGHT又進軍北美市場,通過與當地的大型電子分銷商合作,進一步擴大了市場份額。這些市場拓展的成功為A-BRIGHT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德芯半導體深知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因此,公司注重人才隊伍的建設,吸引了一批具有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的資深工程師和管理人員。這些人才不僅為公司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還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公司設立技術委員會,布局先進封裝項目,推動公司在高端封裝技術上的突破。
在不斷追求技術創新和市場擴張的過程中,AnalogicTech始終堅持多元化發展戰略。公司不僅在LED背光液晶電視市場取得了顯著成績,還積極拓展其他領域,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市場。通過不斷推出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AnalogicTech成功實現了市場的多元化發展,為公司的長期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五個故事展示了AnalogicTech公司在電子行業中發展起來的關鍵階段和重要舉措。憑借其卓越的技術創新、全球化的運營策略、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以及市場擴張與多元化戰略的推進,AnalogicTech成功地在競爭激烈的電子行業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一家備受矚目的企業。
在2003年,全鵬公司成為巴西Coletek集團的一員,開始了其在南美洲市場的征程。起初,全鵬在巴西設立了提供系統組裝所需機殼、鍵盤、鼠標、喇叭等配件的組裝工廠,以滿足當地市場的初步需求。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大,全鵬在2004年與當地市政府合作,規劃并建設了一座總廠房面積達8000平方公尺的新工廠,配置了六條組裝生產線和兩條印刷生產線,以及一個發貨倉庫。這座新工廠迅速成為全鵬在巴西市場的發貨中心,推動了全鵬在當地的業務增長。
EREM公司起源于1960年代的瑞士日內瓦,由一群熱衷于精密工具制造的工程師創立。在當時,電子行業正逐漸興起,對高精度工具的需求日益增長。EREM的創始人看到了這一市場機遇,決定專注于生產高精度鑷子和鉗子,以滿足電子行業的需求。他們憑借精湛的工藝和不懈的努力,逐漸在行業內建立了良好的聲譽。
應wangjiafu1985要求,將所有上傳了:) 愛因迪生:首先讓我采訪下這位長的像炮管似的重量級的兄弟。請問先生是叫什么電阻? 選手(甕聲甕氣):我是波紋電阻。 愛因迪生:還有這位呢?外面都是鋁殼。 選手:所以偶叫鋁殼電阻。 愛因迪生 ...… 查看全部問答∨ |
|
我裝了VXWORKS FOR PENTIUM但是使用VxSim時報錯,幫忙看看!!! 我裝了VXWORKS FOR PENTIUM但是使用VxSim時報錯,幫忙看看!!! 系統WINXP,CPU ATHLON XP-M 1.6G 運行VxSim,起先CPU占用率100%,幾秒鐘后報 --------------------------- Tornado --------------------------- error : image specified ca ...… 查看全部問答∨ |
看了這么久的論壇,也下了不少大家常用的軟件,推薦一款自己一直使用的不錯軟件,不知道大家用過沒,貌似別人沒發過吧。集合了許多常用功能:精確延時、定時/計數器、串口波特率等常用的代碼生成,也可查詢許多常用的寄存器… 查看全部問答∨ |
本帖最后由 HITZHANGT 于 2016-6-30 15:40 編輯 昨天從CYPRESS拿了一塊demo板,有一塊保護電路感覺很有意思,大家幫忙看看工作原理,信號流向應該是從3.3V 到 3.3V_EXT 。R46 是沒有的。 … 查看全部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