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通信領域:
第一代是模擬技術;
第二代實現了數字化語音通信;
第三代是人們熟知的3g技術,以多媒體通信為特征;
第四代是正在鋪開的4g技術,其通信速率大大提高,標志著進入無線寬帶時代。
簡單來看,5G的速度將會更快,而功耗將低于4G,從而帶來一系列新的無線產品。
提到5G,人們最先想到的是它給手機和通訊帶來的推動,率先從人們常用的無線互聯上面發現5G的價值。事實上5G遠遠不只是助推手機產業的發展利器,而是將置身于一個廣闊無數倍的技術與產業格局中,與眾多垂直行業融合發展,產生極為廣泛的經濟和社會效應。在上周剛結束的2018年世界移動大會-上海(MWCS 2018)上,英特爾分享的5G精彩觀點令人印象深刻,值得細細回味。
5G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基石
英特爾認為,我們正處于大規模轉型的邊緣,這次轉型將把我們帶入第四次工業革命。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是全新的技術革新,是繼蒸汽技術革命、電力技術革命、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它將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的無線傳輸、計算和云計算融為一體,創建一個統一的技術基礎和一個可擴展的全球市場。在這次技術革命中,5G網絡將成為重要基石。
我們正站在歷史新階段的關口,數據洪流、信息快速交換將把我們帶入到新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當中。在未來的世界里,機器不僅僅是生產商品的工具,它們必須有智慧能思考,甚至會說話能交流。驅動社會前進的能量不再是以電力和石油為基礎,而是以數據來支撐。回望3G、4G網絡時代,網絡的提速僅僅是在無線互聯當中尋求速度上的突破,是移動通訊范圍領域里的漸進式的技術演變。而未來的世界里,5G將釋放出源源不斷的能量,消除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之間的界限,將實現一個完全移動、互聯的社會,提供超越人們想象極限的個性化體驗和增值服務。
無線互聯只是5G的“冰山一角”
無線互聯是5G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如果將5G理解為無線互聯,未免有失偏頗。實際上5G構建出來的無限可能遠比這要復雜,具有更深遠的廣度。“這種無線的互聯只是5G的冰山一角,實際上5G能夠帶來的深度遠超于此。從無線接入網、邊緣、核心網,一直到云端,這些隱藏在海水下面的部分不容易被看到,但英特爾作為這個過程的核心,知道它們的重要性。”英特爾數據中心事業部副總裁兼網絡平臺事業部5G網絡設施部門總經理林怡顏在大會期間的主題演講中如此描述。
實際上5G不僅意味著網絡傳輸效率的提升,5G也不是單純的技術演進,更是通信、計算融合之后,再與垂直行業結合將帶來全新商業模式的一種重大變革。5G將開啟一個新的時代,開啟一場從云端、核心網、接入網、無線技術到智能終端的跨行業革命。在這一場革命里,5G技術運用于無人駕駛、虛擬現實、智慧城市、數字醫療等廣泛領域,為人們帶來顛覆性的生活體驗。
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英特爾一直不斷深耕5G產業生態,積極參與制定5G相關標準。從英特爾FlexRAN參考平臺、MEC相關技術和SDN/NFV、網絡切片、大規模天線、載波聚合等5G無線和網絡關鍵技術,以及英特爾5G移動試驗平臺(MTP),英特爾不僅是在打造“端”,而且是“端到端”的全面連接。人、車、道路、房屋、家庭將變得更加靈活和可視化,英特爾所構建的5G生態將這一系列你我生活當中的息息相關聯系在一起,將為人們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
上一篇:實現風力發電之遠程智能監控不是夢
下一篇:最后一頁
推薦閱讀
史海拾趣
FOCI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 Inc.公司發展的五個故事
故事一:成立與初創期
FOCI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 Inc.(以下簡稱FOCI)成立于1995年,由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的核心團隊創立。這家公司自誕生之初就專注于光纖互連技術的發展,致力于設計、制造和銷售高性能的光纖組件和集成模塊。初創時期,FOCI憑借其對光纖技術的深刻理解和市場需求的敏銳洞察,逐步在市場上站穩腳跟,成為光纖通信領域的一股新興力量。
故事二:技術創新與突破
FOCI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將技術創新視為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公司不斷投入研發資源,在光纖耦合器、PLC分配器、薄膜粗波分復用/密集波分復用以及多光纖電纜組裝模塊等領域取得了多項技術突破。這些技術創新不僅提升了產品的性能和質量,還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使得FOCI的產品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故事三:與奇景光電的戰略合作
2024年,半導體解決方案無晶圓廠巨頭奇景光電(Himax Technologies)宣布向FOCI投入5.22億新臺幣(折合約為1610萬美元)的資金。這次投資不僅是兩家公司財務合作的結果,更是雙方在技術融合與應用拓展上邁出的重要一步。根據合作協議,FOCI的共封裝光學器件(CPO)與奇景光電的晶圓級光學器件(WLO)將被整合到多芯片模塊中,這些模塊將廣泛應用于高性能計算、云服務器、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
故事四:全球化布局與市場拓展
隨著全球光纖通信市場的快速發展,FOCI積極實施全球化戰略,不斷拓展國際市場。公司通過參加國際展會、建立海外銷售網絡等方式,將高性能的光纖組件和集成模塊帶到了世界各地。特別是在光纖到戶(FTTH)和云計算領域,FOCI的產品因其高效、低成本的特性而廣受歡迎,成功在全球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
故事五:子公司設立與多元化發展
為了進一步拓展業務領域和市場份額,FOCI在國內設立了多家子公司,如中山上詮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等。這些子公司不僅繼承了FOCI在光纖通信領域的深厚底蘊和技術優勢,還根據當地市場需求進行了產品和服務的本地化調整。同時,FOCI還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路徑,涉足光纖高速數據傳輸技術開發設計、研發和咨詢等多個領域,為公司未來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Holtek(合泰)公司電子行業的五個發展故事
故事一:初創與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崛起
1983年,合德集成電路的成立標志著Holtek(合泰)的前身正式踏入半導體行業,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開啟了新篇章。隨著技術的不斷積累和市場需求的增長,1988年,合泰半導體在新竹科學園區的建立,成為公司在晶圓制造領域的重要里程碑。這一時期,合泰半導體專注于技術創新與品質提升,逐步在競爭激烈的半導體市場中站穩腳跟,為后續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故事二:晶圓制造與全球市場的拓展
進入90年代,合泰半導體迎來了快速發展期。1990年,五英寸VLSI晶圓廠的完工并開始生產,標志著公司在晶圓制造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隨著生產能力的提升,合泰半導體開始積極拓展全球市場。2000年,公司股票公開發行,并通過國際ISO9001質量系統認證,進一步鞏固了其在行業內的地位。同年,香港分公司的成立,以及隨后在美國和上海設立的子公司,使得合泰半導體的業務版圖迅速擴展至全球,加強了其在北美和大陸地區的銷售與技術服務能力。
故事三:技術創新與產品研發
合泰半導體始終將技術創新視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進入21世紀后,公司不斷推出具有競爭力的新產品,以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例如,在MCU(微控制器)領域,合泰半導體憑借其在低功耗、高性能方面的技術優勢,成功開發出多款適用于觸控、健康量測、工業控制等多個領域的MCU產品。這些產品的推出不僅豐富了公司的產品線,也進一步提升了公司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故事四:物聯網市場的布局與深耕
隨著物聯網市場的興起,合泰半導體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新興市場的巨大潛力。公司開始積極布局物聯網領域,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從硬件到軟件、從芯片到解決方案的一站式服務。在智能家居、健康醫療、智慧城市等物聯網應用場景中,合泰半導體憑借其專業的MCU產品和強大的技術服務能力,贏得了眾多客戶的信賴與合作。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優化,合泰半導體在物聯網市場中占據了重要地位。
故事五:人才培養與校企合作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合泰半導體深知這一點,因此一直將人才培養視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公司不僅為員工提供豐富的在職培訓計劃和職涯提升管道,還積極與高校開展校企合作,共同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例如,與某高校共建單片機應用開發聯合實驗室,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實踐鍛煉的平臺,也為企業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這種校企合作模式不僅促進了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也為行業培養了大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Cogent_Computer_Systems公司在成立之初,便以其獨特的技術創新在電子行業中嶄露頭角。公司研發團隊成功開發出一款高性能的計算機芯片,該芯片在運算速度和能效比方面均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這一技術突破迅速吸引了眾多客戶的關注,Cogent_Computer_Systems公司也因此獲得了大量的訂單。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公司逐漸擴大生產規模,優化供應鏈管理,實現了業務的快速擴張。
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Dresden Elektronik公司越來越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他們積極與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開展合作,共同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同時,公司也注重與科研機構、高校等的合作,引進先進的技術和人才,為公司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這種合作共贏的理念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了穩健的發展態勢。
技術創新是德崧電子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公司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人才,致力于開發具有競爭力的新產品。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德崧電子在電子開關行業中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例如,公司成功研發出了具有自動感應功能的智能開關,實現了對燈光、溫度等環境因素的自動調節。這一技術的推出不僅提高了產品的智能化水平,也為公司贏得了更多的市場份額。
愛特姆在國內市場取得一定成績后,開始積極拓展國際市場。通過與歐洲、美國等國家的知名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愛特姆的產品逐漸打入國際市場,并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同時,公司還積極參加國際電子展會,與全球同行交流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
最近嘗試將miniperl移植到mipsel上,但是試了很多方法都沒有成功,希望有經驗的高手給出可以采用方案,最好詳細一點,在此先謝謝了。 P。S。:perl的INSTALL文檔上面寫的先在目標機上編譯再拷貝的方法就不用了,希望能有在PC下交叉 ...… 查看全部問答∨ |
|
飛龍教程------51單片機=====ds18B20數字溫度計 飛龍教程------51單片機=====ds18B20數字溫度計 電子工程師之家 單片機學習網 http://www.eehome.cn/ 新勢力電子單片機 http://www.xinshili.net/ BY: 飛龍 & ...… 查看全部問答∨ |
|
(vhdl,quartus) 產生symbol時出錯Error(10017) 產生shift 的 smybol時有如下錯誤,請問是什么原因? Error (10017): Can\'t create symbol for entity \"shift\" -- declaration for port \"sel\" cannot be of complex type --cup_lib.vhd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 查看全部問答∨ |
往usb開發板的EEPROM里面寫VID/PID為0x04B4/0x1004后開發板就歇菜了 固件程序已弄好,上位機程序也已弄好,開發EZ-loader設備驅動程序的最后一步,將PID/VID寫入到USB開發板的串行EEPROM中,重新插上開發板,windows怎么不提示找到新硬件啊?大俠伸伸援手,謝謝先。… 查看全部問答∨ |
[url=http://www.witech.com.cn/product/OK-ARM2440.html][/url] 集眾家之所長、資料最詳實、性價比一流的嵌入式ARM9開發板OK2440-II 1 實用、詳實的用戶手冊 集當今開發板精品之大成,結合我們的教學經驗,特別適合初學者和剛剛接觸A ...… 查看全部問答∨ |
miniGUI能用IAL來實現和“輸入設備”以外硬件的交互嗎? miniGUI的手冊上說,IAL定義了一個不依賴于任何特殊硬件的抽象接口,鍵盤,觸摸屏等輸入設備可以定制IAL引擎來被miniGUI識別。 那么,鍵盤,觸摸屏以外的硬件呢,比如步進電機的驅動,怎么才能讓miniGUI識別呢,也是靠IAL嗎?… 查看全部問答∨ |
本人最近 STM32 上想玩一下 DIY RTOS. 由 pendSV 來完成任務現場切換. 現在的問題是, 由軟件仿真來運行是, pendSV 異常服務能夠在設置懸起后的立即執行. 而硬件仿真時發現并非如此, pendSV 異常服務要在設置懸起后的不知道啥時候才會執行到 ...… 查看全部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