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言】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令人興奮的創新--垂直農業。

作為系列分享中的第一部分,我們將探討它給負責將其變為現實的設計師帶來的挑戰。在第二部分中,我們將探討Samtec客戶如何走在這項新技術的前沿,以及他們將任何空間變成農場的一些創新方法。
【 遠離陽光的耕作 】
農民總是最先采用新的工作方式。從車輪和犁到蒸汽機和軋棉機,農民們一直都在接受可以提高生產率的新解決方案。有些人可能會認為農耕技術含量低,可能是因為農耕速度慢。

在作物播種、照料和收獲的過程中,農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時間和耐心。所有這些努力都需要數周或數月的時間才能見成效,而在這種有條不紊的節奏下,人們很容易忽視技術在糧食生產中的作用。
【農業革命】
正是這種創新精神促成了工業革命的發生。如果沒有最新的技術,農民就無法種植足夠的糧食,也無法將糧食運到城市,為涌向新建工廠的工人提供食物。

農業革命使工業革命成為可能。現代農民面臨著同樣的挑戰。到本世紀中葉,全球人口預計將超過100億,這意味著需要比以往更多的糧食來養活未來的大城市。
與此同時,農民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對環境的關注意味著要求農民在種植更多糧食的同時消耗更少的資源,并采用不破壞環境的方法。可用于糧食生產的土地數量有限,而且還面臨著來自其他用戶的競爭。城市地區的發展以及為其服務的基礎設施正在消耗以前可能用于種植農作物的大片土地。發電,特別是利用太陽能和油菜等能源作物發電,也正在取代傳統農業。

農業部門不斷采用最新技術,這一次是由互聯網和 5G 網絡驅動的。這些技術用于連接從傳感器、重型機械到最新無人機等一系列設備。這些設備收集了大量數據,并利用這些數據做出關鍵決策,所有這些都得益于智能農場技術的發展。

目前,農業領域還有其他一些更難看到的令人興奮的發展。在建筑物的地下室深處,在廢棄的地鐵隧道里,甚至在看似無名的倉庫里,都有農作物在生長。這里遠離一滴雨水或一縷陽光,這就是垂直農業的世界。
【科幻農業】
垂直農業以塑料托盤架取代土壤,高高堆疊,使每平方米的產出最大化。農作物的生長和喂養采用水培等技術,這在科幻小說世界中比在農業中更為常見。

在水培法中,植物從懸浮在富含養分的水中的根部獲得所需的養分。氣培技術則更進一步,植物的根部不是浸泡在水中,而是通過細霧獲得養分。這兩種技術都能為植物提供理想的養分組合,使用的水量遠遠少于傳統農業,在某些情況下可減少 98%。

當然,植物需要的不僅僅是水和養分。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對植物生長的光合作用至關重要的陽光。最新的LED技術提供了陽光直射之外的另一種選擇。即使垂直農場位于地下深處也沒有關系,因為人工照明現在可以取代陽光。
【小 結】
世界上每個城市都有廢棄的空間,而創建一個垂直農場只需要很小的空間。垂直農場遠離變幻莫測的天氣和生長季節帶來的不便,是一個完全可管理的環境。技術將控制生長條件,確保光照、溫度和濕度的完美結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產量,在一年中的任何時候都可以種植食物,而種植地點距離所要喂養的人口只有幾米遠。

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如何為這些人口提供食物的挑戰逐年變得更加緊迫。具有 '隨處生長 '概念的垂直農場將在糧食安全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但它的運作有賴于技術。盡管垂直農場的環境是可控的,但其條件意味著這項技術將很難生存。設備必須進行調整,以提供所需的功能,即使暴露在農業環境中也是如此。

Samtec長期以來一直致力于垂直耕作行業。Samtec 連接器設計堅固,集可靠性和高性能于一身,可應用于眾多行業。
在新型農業的下一部分,我們將介紹這種環境的具體情況,以及英國客戶IGS如何利用技術來面對挑戰!
關鍵字:Samtec 農業 傳感器
引用地址:
垂直農業的挑戰 | Samtec新型農業漫談系列一
推薦閱讀最新更新時間:2025-05-19 18:28
基于AT89C51單片機和DS18B20農業環境溫度監測系統的設計
現代設施農業是集生物技術、工程技術、環境技術為一體的一種高技術、高效益的現代化農業生產方式。是農業產業調整,適應市場經濟發展、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徑。目前,一些發達國家在設施農業設備和配套技術方面均已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其現代化溫室能根據作物對環境的不同需要,由微型計算機對設施內的溫度、光照、濕度、空氣成分等環境因子進行自動監測和調控,可實現溫室作物全天候、周期性的高效生產,并逐步向溫室管理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我國特別是西北地區雖然地廣物豐,但由于土地的沙漠化比較嚴重,導致可利用的土地資源越來越少,因此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加快發展設施農業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途徑。對設施農業環境中的各項環境因素進行檢測和控
[單片機]
極飛科技:從感知、執行出發,布局無人化農業生態系統
12月15日,農業科技公司極飛在2020科技年度大會上發布最新一代農業科技產品和應用場景,包括新一代P系列農業無人機、創新雙旋翼飛行平臺V系列農業無人機、新增固體播撒和割草兩大執行單元的R150農業無人車、新一代農機自駕儀等一系列全新硬件產品,并重點推出AI處方圖技術,以實現人工智能落地化。 極飛科技聯合創始人龔槚欽表示:“隨著中國城鎮化發展不斷推進,農村人口老齡化、空心化加劇,傳統低效、高耗能的農業生產模式將無法持續。人類需要一個新的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底座,來彌合數字時代的鴻溝,對抗農業生產的不確定性。” 中國農業產業效率低、生產成本高,農田管理依賴人工勞動 中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精耕細作的勞動方式在城市化加速行進、人口老齡
[機器人]
農業機械變身智能消毒機器人 噴灑藥物比人工更為均勻
近日,江蘇省蘇州火車站廣場來了一位特殊的機器消殺員。在工作人員的遠程控制下,它緩緩行駛,在身邊噴灑出一個300度左右的移動扇形霧狀幕墻。頓時,藥水味道彌漫在空中…… “為了做好站內的消毒消殺工作,我們過去會安排三到四名工作人員,在一天內分四次同時進行作業”,蘇州市姑蘇城市清潔服務公司總支部書記周怡告訴人民網,蘇州站站房面積約5.4萬平方米,單純依靠人工消殺作業需要消耗不少人力。“現在我們只需要一個人和一臺機器,兩小時內就完成一次消殺工作。”周怡介紹,這位特殊的“機器消殺員”不僅工作速度快,而且噴灑藥物比人工更為均勻。 令人想不到的是,這名消毒“戰士”竟是由農用機型改造而來。據了解,湖北孝感一家醫院正在使用這套設備,使用方
[機器人]
農業無人機大有作為,千億市場待掘金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世界各國對農業應用程度雖有所不同,但總的來說,無人機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比重不斷加大。在農用耕地植保領域,無人機也開始扮演起了重要角色。 近年來,隨著我國土地流轉、土地集約化管理趨勢加快,無人機技術將通過實時數據的采集和處理對農業進行高科技改造。以無人機為代表的現代化機械發展非常迅速。
圖1:袁隆平院士與高科新農無人機公司合作。
農業無人機市場前景 研究機構分析指出,2015年全球農業無人機市場規模為4.94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將達到近37億美元。 ?
2015 年國內民用無人機產品銷售規模23.3億元,同比增長55.3%。據數據預測,2019年中國民用
[機器人]
會放牧會擠奶,農業機器人武藝高強
隨著 機器人 的普及,機器人威脅論也開始盛行。機器人會搶走我們的飯碗嗎?我們常常這樣問。有人認為這是杞人憂天,也有人認為需要未雨綢繆。而殊不知,機器人雖然來勢洶洶,但它也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我們,我們要做的,是把它們看成朋友,而不是敵人。 ?
近日,澳大利亞野地機器人中心研發出了一種新型的 四輪機器人 ,它叫做SwagBot。研究人員開發它的目的,是為了讓它幫助農民全方位監測家畜和莊稼的健康狀況。
?
據悉,SwagBot能夠幫助農民放牧、收割莊稼和牽引拖車。此外,它還可以靈活地繞過溝渠,跨越木樁,穿過沼澤地,在崎嶇的山路上自由行動。
?
?
?
悉尼大學的機器人教授薩拉赫表示,SwagBot將
[嵌入式]
人工智能傳感器帶來改變生活的實際應用
編寫未來,來個博世——我們如何打造軟件及人工智能傳感解決方案 智能軟件與邊緣人工智能助力打造強大的集成傳感器解決方案; 為用戶提供精準、實時且個性化的數據; 為消費級設備提供功能豐富、體積小巧且節能的傳感器; 國際消費電子展博世展臺:展位號16203; 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 傳感器技術正在重塑我們的生活。例如,它們可以追蹤健身數據,簡化設備操作,或監測空氣質量。 為了向消費者提供這些復雜的功能,Bosch Sensortec的傳感器正在不斷進化,集成了微機電系統(MEMS)技術、嵌入式微控制器、軟件以及內置人工智能,從而變得更加智能。 在今年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 2025)上,Bosch
[傳感器]
村田推出車規級6軸DoF傳感器 可應用于自動駕駛/ADAS等系統
據外媒報道,日本村田制作所(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推出了一款6軸慣性(DoF)傳感器SCH1633-D01,進一步擴充其產品系列。該款基于微電子機械系統(MEME)打造的傳感器重新設定了有關性能、系統集成以及總成本優化的基準,其適用于各種汽車應用,包括自動駕駛(AD)、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慣性導航、車輛穩定控制以及攝像頭或車燈調平等領域。 6軸慣性(DoF)傳感器SCH1633-D01(圖片來源:村田制作所) 市場需求 隨著市場對車輛自動駕駛和安全性水平要求的不斷提高,對于具備全面內置安全功能且高度集成的高精度傳感器的需求毋庸置疑。同樣,要遵循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
[汽車電子]
蘋芯科技全新邊緣人工智能 SoC 使用Ceva傳感器中樞DSP
S300 邊緣計算芯片中的Ceva-SensPro2 DSP 支持音頻/視頻/傳感器融合處理,適用于可穿戴設備、攝像頭、智能醫療保健等領域 幫助智能邊緣設備更可靠、更高效地連接、感知和推斷數據的全球領先半導體產品和軟件IP授權許可廠商Ceva公司(內存處理(processing-in-memory, PIM)技術先驅企業蘋芯科技公司已獲得Ceva-SensPro2傳感器中樞DSP授權許可,并部署在面向可穿戴設備、攝像頭、智能醫療保健等領域的S300邊緣人工智能系統級芯片(SoC)中。 Ceva-SensPro2 DSP 用作該SoC 的傳感器中樞,配合內存處理神經網絡處理單元(NPU)一起對傳感數據進行實時處理。
[嵌入式]